首页>疾病百科>

疖与疖病

2009-12-04 www.dermatosis.org A +

疖与疖病来源:皮肤病症状分析网作者:DERMATOSIS发布时间:2007-05-30

★疖与疖病概述疖(furuncle)就是我们通常说的长疖子,是毛囊被细菌感染后形成的较大块的红色肿物,为金黄色葡萄球菌侵犯毛囊及其周围组织所引起的急性化脓性感染。疖好发于富有毛囊和皮脂腺的头、面和背部,以及易受机械性刺激的颈部、腰部和臀部,不发生在手掌和足底,因该处无毛囊结构。是夏、秋季节的多发病。如多个损害反复发生经久不愈者称为疖病(furunculosis)。多见于皮脂腺代谢旺盛的青壮年、糖尿病人,也见于抵抗力差,营养不良的小儿,患糖尿病及长期服用皮质激素者易发病。皮肤不洁、搔抓、摩擦等也是发病诱因。

★疖与疖病病因其病原菌主要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其次为白色葡萄球菌侵入毛囊或汗腺所致。皮肤擦伤、糜烂、常与矿物油接触、高温、潮湿、多汗、皮肤不清洁、身体抵抗力降低、体弱、糖尿病、肾脏炎、贫血等皆可成为本病的诱因。

★疖与疖病临床表现疖初起时,局部出现红、肿、痛的小结节,以后逐渐肿大,表面皮肤紧张,局部红、肿、热、痛。以后结节逐渐成熟,中央变软,触之有波动感,表面皮肤变薄、中央顶端出现一个黄点。脓头可自行破溃,排出脓液和坏死组织,炎症便逐渐消失而痊愈。有时,红肿的结节渐渐吸收既不化脓也不溃破。一般没有全身症状,病程7~14天。面部,特别是“危险三角区”的上唇周围和鼻部疖,不能乱挤,以免将细菌感染扩散到颅内,形成脑脓肿。

★疖与疖病的诊断好发于头、面、颈、臂及臀部等处,皮疹初起为毛囊性炎性丘疹,渐增大后形成红色硬性结节具有红、肿、热、痛四大特征。小结节逐渐扩大,疼痛加剧,最后中央变软,并出现黄白色脓栓,破溃排出脓液后疼痛减轻。一般为单发,少数为多发,自觉疼痛及压痛,严重者有发热等全身不适,附近淋巴结肿大,因面部有丰富的淋巴管及血管网,且与颅内相连,故发生于面部的疖如受挤压可引起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甚至脑脓肿。需与痈相鉴别,后者浸润明显,表面有多个脓头,形成蜂窝状,疼痛较剧,全身症状明显。多发性汗腺脓肿也在夏季发病,多见于婴幼儿及体弱的产妇的头、额等处,皮损为多发性皮下脓肿,表面压痛、炎症较轻。无脓栓,遗留瘢痕,通常伴有很多痱子,一般人称为痱毒。也有人称为假性疖病(Pseudofurunculosis)。化脓性汗腺炎多见于青年女性,皮损为皮下硬结。形成皮下脓肿,随后表皮红、肿、热、痛、破溃结疤。皮损好发于腋下、腹股沟、生殖器及肛周、脐周等。★疖与疖病的治疗注意清洁卫生,避免局部挤压。根据病情轻重,全身应用磺胺及抗生素类药。如口服磺胺甲基异戊唑(SMZ)、交沙霉素,肌肉注射或静滴青霉素,亦可口服青霉素V钾片。对反复发作经久不愈的疖病可用调节免疫功能的药物,如皮下注射转移因子。亦可用多价葡萄球菌或自家疫苗作皮下或肌肉注射。局部早期可用2%碘洒于局部,或用鱼石脂软膏、消痈膏等中药膏剂外敷,疖有脓头后,去除脓头以利引流,较大有波动者应及早切开引流。发生在口鼻“危险三角区”内的疖,切勿挤压,以防炎症扩散至颅内或致败血症。应避免切开,在保守治疗无效时,方才手术切开引流。物理治疗可用热敷或理疗、紫外线照射,以促进其吸收或加速液化。


上一篇:如何预防疖肿下一篇: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推荐专家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