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侧凸的“协和分型”
得到国际认可
本报讯日前,在首届中国脊柱侧凸研究协会国际学术会议上,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协和医院骨科主任邱贵兴教授报告的《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协和分型:优点和局限性》得到了国际学术界的认可,标志着中国脊柱外科已步入国际一流水平的行列。
本次会议由国际脊柱侧凸研究协会(ScoliosisResearchSociety,SRS)和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脊柱外科学组主办,北京协和医院骨科承办。邱贵兴教授在报告中提到,北京协和医院骨科从上世纪80年代初就开始了特发性脊柱侧凸的系列研究。经过20多年坚持不懈的努力,对其中1000余例病例总结分析,在世界范围内首次提出了目前最全面的分型系统,即特发性脊柱侧凸的中国分型协和(PUMC)分型。该分型系统用于指导临床后,脊柱侧凸治疗失代偿率大大低于国外现有分型,治疗效果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脊柱侧凸是青少年常见的脊柱畸形,严重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脊柱侧凸又称脊柱侧弯,有很多种类型,其中最常见的就是原因不明的“特发性脊柱侧凸”,约占8成。1986年北京协和医院曾经对北京市周边区县7~15岁的儿童进行了普查,发现脊柱侧凸发病率为1.06%,青春期的女孩子要比男孩子更容易发生。
目前,脊柱侧凸的治疗主要有三种方法:定期观察、支具治疗及手术治疗。脊柱侧凸角度小于20度属轻度,不需要治疗,但需要定期随访;20~35度属中度,对于青春期或青春期前的患者应该穿量身定做的支具;大于40度属重度,患者外观、姿态改变比较明显,对于这个阶段的病人,必须手术治疗,避免脊柱侧凸进一步加重。邱贵兴强调,目前脊柱侧凸惟一有效的保守治疗措施只有支具治疗。
SRS学会是骨科领域内享有盛誉的国际性学术团体,此次会议是SRS学会第一次在中国召开的国际区域性会议。会上,大会主席邱贵兴院士不仅和国际同道就特发性脊柱侧凸分型和治疗进行了深入的交流,还对先天性脊柱侧弯、早发性脊柱侧弯、成人僵硬性侧弯和脊柱后凸等脊柱畸形进行了广泛研讨。(余可谊)
3上一篇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