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假单胞菌感染

2009-12-03 www.51qiji.com A +

[疚摹≌磕康模毫私馔碳俚グ腥驹谖以毫俅脖瓯局械姆植技澳鸵┨氐恪7椒ǎ悍治2640份临床感染标本中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及其耐药性资料。结果:分离出铜绿假单胞菌113株,总检出率为4.2%,其中烧伤创面分泌物铜绿假单胞菌检出率最高,喹诺酮类环丙沙星对铜绿假单胞菌敏感性最高达83%,青霉素类哌拉西林、三代头孢菌素及亚胺培南敏感率为71.2%;一、二代头孢菌素及复方磺胺甲嗯唑、氯霉素对铜绿假单胞菌不敏感,耐药率高达90%以上。结论:警惕并重视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注意病原菌及耐药率的监测,规范抗生素应用,保持敏感抗生素的抗菌活性。铜绿假单胞菌
开放分类:
生物、细菌
铜绿假单胞菌(P.Aeruginosa)原称绿脓杆菌。在自然界分布广泛,为土壤中存在的最常见的细菌之一。各种水、空气、正常人的皮肤、呼吸道和肠道等都有本菌存在。本菌存在的重要条件是潮湿的环境。
铜绿假单胞菌形态为直或稍弯、两端钝圆的杆菌,大小0.5~0.8μm×1.5~3.0μm。有1~3根单端鞭毛,运动活泼。临床分离的菌株常有菌毛和微荚膜,不形成芽胞。革兰染色阴性。专性需氧菌。最适生长温度35℃,在41℃也能生长。在普通培养基上生长良好,菌落大小不一,平均直径2mm~3mm,扁平,边缘不整齐,且常呈相互融合状态。由于本菌产生水溶性色素,使培养基被染成蓝绿色或黄绿色。在血琼脂平板上菌落较大,有金属光泽和生姜气味,菌落周围形成透明溶血环。在肉汤中形成菌膜,肉汤澄清或微混浊,菌液上层呈绿色。培养在pH8.0的碱性环境中,有自溶现象。
【临床意义】
  本菌为条件致病菌,是医院内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之一。患代谢性疾病、血液病和恶性肿瘤的患者,以及术后或某些治疗后的患者易感染本菌。
  经常引起术后伤口感染,也可引起褥疮、脓肿、化脓性中耳炎等。本菌引起的感染病灶可导致血行散播,而发生菌血症和败血症。烧伤后感染了铜绿色假单胞菌可造成死亡。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6-2214:47:40编辑过]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推荐专家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