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症http://edu.xsnet.cn12/7/20062:00:00PM
每次老师宣布要考试的消息时,同学们的第一反应就是紧张,有种莫名其妙的焦虑,考前的晚上总是睡不踏实。这种现象在同学们身上普遍存在着。这样的话,学习就变得有点恐怖,还有什么乐趣可言?
为此,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对我们各班的同学进行了是否存在焦虑症的一次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晚上睡觉时牵挂次日的功课吗?对课堂提问感到紧张吗?对考试感到恐慌吗?考试成绩不理想,会一直牵挂吗?正在做的事情,在没有完成之前,是否经常有“难以成功”的感觉?当众朗读,是否担心自己念错?你是否做过由于功课差而被父母或教师批评的梦等问题。
调查记分采用“是”和“否”两种,答“是”记1分,答“否”记0分。累计分数在8分以上或2分以下者,都属异常范围。调查发现:5(1)班49人,有29人是属于异常范围,占59.2%%,其中焦虑过低者3人,26人属于焦虑过度。而在5(5)班更有36人焦虑过度,占76.6%。可见,大部分同学在平常学习中处于一种过度紧张的焦虑当中,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缓解或引导,肯定会影响自身的健康成长。为了进一步搞清楚同学们焦虑的原因,我们紧接着又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
调查结果如下:
1、缺乏安全感。有的家长或老师对孩子要求过于严厉,给予的压力太大;
2、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有的孩子在家受到过度呵护,走出家庭总担心自己会在大庭广众之下出丑;
3、有些孩子家长本身具有比较敏感、犹豫、多虑、缺乏自信等人格特点,这些特点会在孩子身上反映出来。
4、孩子主观原因。如责任心过强,对自己期望过高,学习中盲目攀比等。
看来原因还挺复杂的,那么存在过度焦虑该怎么办呢?专家给父母、老师提出了几点建议:
1、正确对待孩子,并为他们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生活和学习环境,不要给他们过大的心理压力和过强的精神刺激。
2、要端正教育思想,讲究教育方法,对于孩子的学习要求,应注意到他们的年龄、智力水平,不放纵也不过分要求,不求孩子争先,但求孩子努力,不要单用成绩分数来评定他们的好坏。对孩子说话时少批评,多表扬;少指责,多鼓励;少否定,多肯定。
3、要注意学习负担不能太重,课外作业不宜太多,以保证孩子有足够的睡眠时间和充分的娱乐时间。
4、注意对孩子的个性培养,积极引导他们在集体生活中克服自身性格上的弱点和缺陷,努力培养乐观、宽容、坚毅等优秀品质,力求使人际关系向和谐、愉悦的方面发展。指导老师:朱建成陈华芬
共1页1来源:萧山日报―萧山网 作者:宁围四小余飞徐春玲 编辑:励俊虹李小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