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教协和中文大学亚太研究所今年7月进行一项名为“香港中小学教师工作压力与经常焦虑症调查”,发现13%教师因压力患有经常焦虑症。左起:家庭医生罗世安、香港健康情绪中心主管李诚、教协会长张文光。(图片来源:明报)
中新网9月22日电据香港《明报》报道,教师压力沉重问题一直备受关注,香港教育专业人员协会与香港中文大学亚太研究所一项调查发现,全港13%教师因压力患上“经常焦虑症”,按推算约有7000名教师。教师压力主要来自学校“三评”,包括:自我评核、校外评核及校本评核。
教协与中大亚太研究所今年7月以电话形式,随机抽样成功访问2625名中小学教师,调查教师的工作压力及焦虑症症状,约半受访教师对自己工作压力的评分为61至80分,约36%教师自评压力达81至100分。
负责调查的香港健康情绪中心主管李诚表示,结果反映教师对工作感颇大压力,教师承受压力来源首位是自评及外评,其次是照顾学生的情绪及行为问题。
教协会长张文光形容调查结果惊人,归咎教育改革以及缩班杀校政策是祸首。他又批评“三评”为教师带来沉重的压力和大量的行政工作,原因是评核关乎学校前途,随时导致杀校。他指要减低教师压力,应从根源着手,教育局应停止自评外评及杀校。
2004年一项相同的调查发现,约一成教师患上“经常焦虑症”,4年后稍稍增至13.8%。张文光指出,教师承受压力4年来没有减轻。调查机构以全港53000多名教师推算,患病教师接近7000名。
患者过去6个月出现不同程度的身体症状,包括容易疲倦、失眠或睡眠质素差、肌肉绷紧或酸痛、易发脾气、难以集中精神及难以安静等。患病教师之中,72%曾有辞职念头,数字相对于没有患上“经常焦虑症”的教师为高。七成患焦虑症教师没有就症状求医,一半以上人士自行服用镇静剂或安眠药。
家庭医生罗世安指出,镇静剂或安眠药令服药者有记忆力衰退、反应迟缓等副作用,呼吁教师如出现“经常焦虑症”症状,应尽早求医。
教育局发言人表示,关注教师对自评外评带来的工作压力,强调自评外评的目标为学校持续改善,教师毋须准备大量文件。为令中学安心准备新高中学制,2008-2009年暂停中学外评。
中国新闻网)【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