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结肠扭转

乙状结肠扭转的CT表现

2009-12-03 www.cjmit.com A +

乙状结肠扭转的CT表现廖正银,王建锦,张金山,赵红(解放军总医院放射科,北京100853)

[中图分类号]R814.42;R574.6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3-3289(2003)01-0128-01

[作者简介]廖正银(1966-),男,四川人,博士,主治医师。研究方向:介入放射和影像诊断。[收稿日期]2002-08-08

我们最近CT诊断2例乙状结肠扭转,经手术证实,现报道如下。例1,女,71岁,腹痛6天,加重伴肛门停止排便排气6h入院。既往无类似症状发作史。查体:腹部膨隆,有肠型和蠕动波,听诊闻见高调肠鸣,未叩及浊音。例2,女,68岁,腹痛3天,加重伴肛门停止排便排气4h入院。有习惯性便秘史,曾经有类似症状发作,诊断为乙状结肠扭转,经保守治疗症状消失。查体:腹部膨隆,见肠型和蠕动波,听诊闻见高调肠鸣,未叩及浊音。CT检查用SIEMENSSOMATOMPLUS4螺旋CT机和GELightspeedPlus多层螺旋CT机,扫描层厚10mm,层间距10mm。平扫。2例患者的CT表现基本相似。小肠轻度扩张,升结肠、横结肠和降结肠扩张,扩张程度不一样;乙状结肠明显扩张,其内主要为气体和粪团(图1,2);乙状结肠系膜静脉回流受图1腹部平片示乙状结肠扭转图2上腹部平面,示小肠轻度扩张;升结肠、横结肠和降结肠扩张,扩张程度不一样;乙状结肠明显扩张,其内主要为气体和粪团阻而扩张,系膜连同其血管纠集扭曲,形成漩涡状(图3)。术后诊断均为乙状结肠扭转,为闭袢性。讨论乙状结肠扭转在急腹症中并不少见。以往影像学诊断主要依靠平片和钡灌肠,近来CT在此病诊断上的应用日渐增多,只要抓住其特征性表现,一般不难确诊。乙状结肠一般较长,系膜根部大多较窄,肠袢活动度较大,这是易发生乙状结肠扭转的解剖学基础,乙状结肠内粪便积聚,由于重力作用可诱发乙状结肠扭转发生。慢性便秘使结肠特别是乙状结肠扩张增长,肠肌松弛,促使其更易发生扭转,因此乙状结肠扭转多见于有习惯性便秘的老年人。本文报道的2例均为老年患者,其中1例有习惯性便秘史。正常乙状结肠的近端位于其远端段的左方,当绕其系膜扭转180°,其近端就转到远端段的右方,同时其本身长轴就扭转360°。若长轴旋转的360°比较平均地分布在乙状结肠的全长上,则不引起肠腔狭窄,这就是所谓的乙状结肠生理性扭转。生理性扭转的乙状结肠腔扩大图3下腹部乙状结肠系膜平面,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及乙状结肠扩张,乙状结肠系膜静脉回流受阻而扩张,系膜连同其血管纠集扭曲,形成漩涡状(箭头所示)。至一定程度,则绕乙状结肠本身长轴旋转的360°就不可能平均地分布在乙状结肠的全长上,而必然引起肠腔狭窄,造成肠梗阻。若集中于一点,则形成非闭袢型乙状结肠扭转,若集中于接近乙状结肠两端处,则形成闭袢型乙状结肠扭转,乙状结肠扭转超过360°,则无例外地都形成闭袢型乙状结肠扭转。本文报道的2例均为此种情况。扭转的乙状结肠闭袢内无液平面或只有短小液平面,积气不明显时,腹部平片常难以判断,有时易误诊,但CT却能准确显示腹部的内部情况,根据乙状结肠系膜连同其血管纠集扭曲形成的漩涡状改变等影像表现能做出准确诊断,因CT检查能提供更多的诊断信息,只要能正确解释CT表现,CT检查乙状结肠扭转优于腹部平片检查。小肠或盲肠系膜静脉回流受阻而扩张,肠系膜连同其扩张的血管纠集扭曲形成漩涡状,故称漩涡征(whirlsign)。有文献报道漩涡征是小肠和盲肠扭转CT检查的特征性表现,我们认为漩涡征同样可做为乙状结肠扭转CT检查的特征性表现。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推荐专家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