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近端(Ⅱ型)肾小管性酸中毒

病 理 生 理 学

2009-12-03 www.xysm.net A +

课程名称病理生理学年级02级专业、层次临床医学本科教师涂自智术职务副教授授课方式理论课学时4小时授课题目(章节)第三章酸碱平衡与酸碱平衡紊乱基本教材及主要参考书肖献忠主编《病理生理学》高教出版社第一版

教学目的和要求:

1.掌握酸碱平衡及酸碱平衡紊乱的概念和机体对酸碱平衡的调节方式与特点。

2.掌握血液pH值,PaCO2,SB和AB,BE,AG等指标的含义、正常值、相互之间的

关系和病理情况下的变化及其意义。

3.掌握四种单纯性酸碱平衡紊乱的原因、特征和机制。

4.掌握分析酸碱平衡紊乱病例的基本思路和规律,以及

如何运用四种代偿公式对双重酸碱平衡紊乱做出正确判断。

5.熟悉酸碱平衡紊乱对机体的影响和三重酸碱平衡紊乱的特点与分析判断方法。

6.了解体内酸碱物质的来源和种类、酸碱图的应用以及酸碱平衡紊乱的防治原则。

理论教学:教师课堂讲授为主,以Henderson-Hassalbalch方程式为主线进行讲解。

教学方法为多媒体演示和CPBL法进行病例分析训练。

教学基本内容与时间分配:4个课时(共200分钟)

第一节酸碱的自稳态(酸碱的概念及其来源,酸碱平衡的调节)35min

第二节反映酸碱平衡状况的常用指标及其意义40min

(pH,呼吸指标,代谢指标,阴离子间隙,酸碱失衡分析规律)

第三节单纯性酸碱平衡紊乱(代酸、呼酸、代碱、呼碱)100min

第四节混合型酸碱失衡(二重酸碱失衡、三重酸碱失衡、酸碱判断图)25min

1.机体对酸碱平衡的调节方式和血气参数之间的变化关系以及Henderson-Hassalbalch方程式。

2.几个重要概念:酸碱平衡紊乱,阴离子间隙(AG),肾小管性酸中毒(RTA),

反常性碱性尿,反常性酸性尿等以及代谢性酸中毒、碱中毒的分类概念。

3.代谢性酸中毒和呼吸性酸中毒。

4.分析酸碱平衡紊乱病例的基本思路和规律以及代偿公式的应用和判断原则,

注意代谢性双重混合型酸碱失衡的判断公式△AG↑=△HCO3-↓的应用。

5.肺、肾调节进展,二重、三重酸碱失衡。

教研室审核意见

邓恭华(教学主任签名)2004年9月5日

点击查看更多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推荐专家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