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管狭窄症在临床上专题讨论较少,往往将其并人颈椎病中,颈椎管狭窄症是临床疑难症,是引起颈脊髓压迫的主要疾患。大多数人认为非手术疗法难以奏效,即使用有效远期疗效也难以巩固。手术治疗至今已相当普及,但是,由于颈椎手术危险性大,并发症多,远期疗效也并非预想之好,因此,患者望而却步,开展手术仍困难重重。作者积多年临床经验从此症的病理因素和颈椎临床稳定特点考虑有必要对颈椎管狭窄症的临床针刀治疗机理给以探讨。
l、积累多年收治颈椎管狭窄症55例,其中男性42例,女性13例;年龄在28岁78岁,平均54岁;病程1个月至11年,平均2.4年。退行性椎管狭窄43例,发育性椎管狭窄10例,外伤继发椎管狭窄2例。均接受针刀治疗。
2、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
(1)症状:步态不稳11例,下肢无力、麻痹45例,上肢无力、麻痹32例,下肢抽动10例,胸腹束带感14例,直肠膀味功能障碍13例。
(2)体征:上下肢感觉减退22例,肌萎缩12例,健反射亢进29例,HOFFMAN征阳性46例,BABINSCKI征阳性38例。
(3)影像学检查,颈椎生理曲度变直或反张30例,颈椎管与颈椎体之比小于0.75者36例,屈伸位推休假性滑移38例,后纵韧带钙化24例,椎间盘膨出或突出55例,CT或MRI结果显示脊髓与硬膜囊影柱均有不同程度变细。
针刀松解术人(1)体位:坐、卧二种体位。以下介绍卧姿方法:患者俯卧位,前胸垫以适宜厚枕,使颈椎前屈,下颌置于床缘外,头自然下垂,显露颈后手术区,医师坐于患者头侧。(2)定位:在颈椎异常功能单位(FSU)和椎管外软组织病损处的皮肤相应部选点。(3)针刀落点:棘突上缘和关节突关节,椎板缘及椎管外软组织病损处。(4)牵引:坐位中立牵引20分钟,重量10―15公斤。(5)手法整复,医师双手拇指压于病变颈椎棘突尖端,其它手指置于双侧横突前结节腹侧骨面行整理手法。(6)手法完成后颈后加垫颈固固定10天。
疗效评定标准:(1)优良:步态稳定,肢体麻木或麻痹显著改善。病理反射消失。(2)好转:步态肢体麻木无力稍有改善,病理反射仍然存在。(3)无效:症状体征无改善。
结果:优良率80%,好转率12.7%,无效率7.2%。
(1)关于临床病理问题。颈椎管狭窄症的治疗效果不论西医骨科还是中医骨伤科均未取得突破,究其原因主要是对颈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病理认识不足。近百年来,分别对颈椎体后缘骨质增生,推间盘膨出或突出和椎间隙变窄,颅卡氏关节的骨质增生,黄韧带肥厚,后纵韧带钙化以及原始椎管狭小等均作了报导。并认为与颈椎管狭窄症有关。出现以上病理变化的原因是我们应该思考的。
有的学者指出椎间盘存在一种慢性生理性变化,这就是退行性变,颈椎间盘的退行性变除与年龄有关外,并与损伤劳损有关,后者可促进退行性变的进展。退变椎间盘的软骨板失去了对纤维环、髓核的营养,在加外力的作用下使髓核弹性下降变薄,椎间隙变窄,纤维环弹性变弱并易破裂。以上病理变化使关节囊及韧带松驰,椎间孔纵径变短。如此时有外伤劳损就会出现力的平衡失调,进而导致椎体的动态平衡失调,必定使椎体滑移矢状径变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