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NTER><Ahref="http://img.soufun.com/news/2006_02/28/1141097935606.jpeg"target=_blank><IMGtitle="大医院患上“巨人症”圈地盖楼能破解看病难?"alt="大医院患上“巨人症”圈地盖楼能破解看病难?"src="http://img.soufun.com/news/2006_02/28/1141097935606.jpeg"border=0></A><BR><Ahref="http://img.soufun.com/news/2006_02/28/1141097935606.jpeg"target=_blank>大医院患上“巨人症”圈地盖楼能破解看病难?</A></CENTER>
<P>我国大医院越来越“大”,小医院越来越“小”,卫生资源配置严重失衡。一个国家的卫生投入是有限的,但医疗需求却是无限的。政府应优先发展承担基本医疗任务的基层医院,尤其是社区医院。否则,就会背离为绝大多数人服务的方向。</P>
<P>如今,很多城市大医院都在圈地盖楼,规模越来越大,档次越来越高,形成了新一轮的扩张潮。不少院长的“算盘”是:规模越大,病人越多,创收也越多;创收越多,越有条件扩大规模。</P>
<P>这种想法似乎不无道理。大医院人满为患,拥挤不堪。多建几座高楼,既可以缓解看病难,又可以多赚钱,岂不美哉?</P>
<P>然而,盖大楼、进设备是需要真金白银的,少则几千万,多则十几亿。如此巨资从何而来?有少数是政府拨的,多数则是医院从银行贷的或自己赚的。不过,这些盖楼的钱,最终还要患者来还。</P>
<P>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很多医院的规模已经堪称“巨无霸”了,上千张床位的医院越来越多,有的甚至达到了六七千张床位。与此同时,小医院却在迅速萎缩,社区医院更是少人问津。为了得到“高质量”的服务,大量患者涌向了大医院,小病也要看专家,谁也不愿进社区。这样一来,更激发了大医院的“扩张冲动”。于是,大医院如同患了“巨人症”,无限膨胀起来。</P>
<P>不合理现象的背后,往往是不合理的制度设计和管理政策。多年来,我国政府投资主要集中在大医院,少数高端医院拥有最尖端的设备、最先进的技术和最优秀的人才。但是,大多数中小医院却成了“被遗忘的角落”,连生存也困难。于是,大医院越来越“大”,小医院越来越“小”,卫生资源配置严重失衡。</P>
<P>一个国家的卫生投入是有限的,但医疗需求却是无限的。如果盲目走发展高端医疗技术的道路,就会抽空“塔基”,动摇“塔尖”。一位外国专家指出,中国的卫生系统正在走高度资本密集型的治疗道路,这样只能满足少数群体的医疗需求。</P>
<P>在我国,“全国人民上协和,协和医生看全国”成了普遍现象。结果,协和医院越来越大,医生越来越忙,患者却越来越多,形成了一个挣不脱的“怪圈”。其实,这不是因为协和太强,而是因为基层太弱。患者无处分流,协和压力自然难减。</P>
<P>今年,我国提出从严控制公立大型医院建设规模和发展速度,抑制医疗规模盲目扩张,着力发展农村和社区卫生,发展基本医疗和适宜技术。这就意味着,大医院必须走质量、效率、内涵式发展道路,而不能脱离国情,超越国力,盲目追求高楼大厦。毕竟,“巨人症”只是貌似强大的畸形发展,而不是真正的“巨人”。</P>
<P>大医院代表了国家的医学水平,加大投入是必要的。但是,我国财力有限,政府应优先发展承担基本医疗任务的基层医院,尤其是社区医院。否则,就会背离为绝大多数人服务的方向。可喜的是,我国今年将加强社区卫生服务建设,提高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能力,并将其作为城市卫生工作的重中之重和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突破口。目前,社区首诊制度和双向转诊制度已开始试点。今后,“小病在社区,大病上医院”将成为可能。</P>
<P>看看那些还在贷款盖楼的大医院,笔者不禁捏把汗:如果社区卫生真的“火”起来了,医院的大楼建成后,会不会变得空荡荡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