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肿瘤央视国际(2005年05月17日10:14)
在我国口腔癌的发病率并不高,因而排在全身各部位恶性肿瘤的第20位以后。但因我国人口众多,口腔癌病例的绝对数却不少。口腔癌的发病男性明显高于女性,但近10年女性发病的增长速度明显高于男性,其原因可能与女性的吸烟和饮酒习惯有所增长,及更多地参加原本男性所从事的体力劳动有关。发病年龄以40~60岁为高峰期。好发部位以舌癌为最多,牙龈癌次之,其次为颊癌、腭、唇、口底癌。好发部位的不同,与人种、地区以及各种环境因素包括生活习惯、嗜好等均有一定的关系。
㈠致病因素
口腔癌的致病因素至今尚未完全阐明,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烟、酒嗜好;
吸烟致癌特别是口腔癌和肺癌几乎已被公认,吸烟的方式导致癌的发生部位也有所不同,如吸纸烟主要引起肺癌;吸烟斗或卷烟主要导致唇癌或口腔癌。饮酒也可增加口腔癌的发病几率,而且随着饮酒量的增加而上升。另外应引起注意的是:同时兼有饮酒和吸烟者发生口腔癌的机会更高,比单嗜烟或单饮酒者要高出2.5倍。如果每日吸纸烟20只以上和饮高度酒半斤以上,则发生口腔癌的几率更高。
※紫外线;
长期暴露在阳光下的户外工作者,特别是农民、渔民或牧民,易患唇癌。
※慢性刺激;
在尖锐的牙尖、牙齿的残根、劣质的假牙相应部位,经长期刺激后可发生癌变,尤其常见于舌及颊粘膜。不良的口腔卫生等关系常常伴有慢性炎症存在,长期慢性炎症刺激,再加机械性损伤可成为促癌因素。
另外还有化学、营养、机体免疫、遗传等因素也与口腔癌的发生有关。
目前对口腔癌比较强调的是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特别是三联疗法,即化疗、手术和放疗。还应当指出:综合不是凑合,其目的是为了提高疗效。因此,应根据病人全身情况,针对不同性质的肿瘤和发展的不同阶段,有计划和合理地利用有效治疗手段,并合理安排其顺序方可获得最佳的效果。
口腔颌面部是人体功能和外观的重要部位,而这些部位发生的肿瘤手术切除后就会不同程度的影响如吞咽、呼吸、发音、咀嚼等功能和外观。随着人们对肿瘤治疗要求的提高和外科技术的发展、成熟,以及对肿瘤研究的深入。口腔颌面部肿瘤的外科治疗不但注重肿瘤的彻底根治,而且越来越重视保留和恢复功能和外观。如对某些口腔、颌骨肿瘤在不影响根治的前提下,尽可能保留下颌骨的连续性,以保留下颌骨的功能和面部外观。而对于必须牺牲某些组织和器官为代价,达到肿瘤根治的目的的口腔、颌骨肿瘤。目前大多采取手术切除后即可修复,以恢复因切除所造成的功能和外观的缺失。主要使用患者自身的皮肤、软组织、骨等材料,或人工生物材料进行修复。
目前,与60及70年代比较,口腔颌面部癌瘤病人的5年生存率虽有较大幅度提高,疗效尚不能令人满意。其原因是现在癌症的治疗大都是一种“癌后治疗”,即在癌症已形成之后。倘若能在癌症形成之前,把癌变过程阻断在癌前阶段,一定能收到更好的疗效。因此,肿瘤的诊治工作必须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
除去病因是最好的预防方法。对口腔癌的预防应消除外来的慢性刺激因素,如及时处理残根、残冠、错位牙,以及磨平锐利的牙尖,去除不良修复体和不良的局部或全口义齿,以免口腔黏膜经常损伤和刺激,从而避免诱发癌肿,特别是舌、颊及牙龈癌。
注意口腔卫生,不吃过烫和有刺激性的食物。此外,戒除烟、酒,避免精神过度紧张和抑郁,保持乐观主义精神,对预防肿瘤的发生均具有一定的意义。
责编:吴晓洋 来源:CC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