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老年性黄斑变性

中医药治疗老年性黄斑变性的临床观察

2009-12-03 www.studa.net A +

【关键词】黄斑

  老年黄斑变性的确切发病机理尚不清楚,但多数学者认为与视网膜色素上皮的代谢功能衰退有很大关系。作者采用中医中药治疗本病临床取得了一定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2002年1月至2005年12月在本院36例(44眼)确诊为老年性黄斑变性的病人,诊断标准参照1986年中华医学会眼科学会眼底病学组指定的诊断标准[1],男21例,女15例;单眼28例(28眼),双眼8例(16眼);年龄48~72岁,平均63.57岁;就诊时间1d~2个月。视力0.02~0.25,Amsler表检查可见格子变形、缺失、及中心暗点遮盖等。眼底检查:黄斑区中心凹反光消失,见黄白色渗出水肿26例、见斑片状出血10例。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示:渗出水肿见荧光渗漏、出血见荧光遮蔽。

  1.2方法本组病例采用基本方驻景丸加减方[2]为主。根据眼底视网膜不同情况随证加减,有水肿、渗出者加茯苓、猪苓、薏苡仁等;出血者早期加用生蒲黄、白茅根、仙鹤草;晚期加用桃仁、红花、丹参、川芎、等。水煎服,2次/d,服药时间1~3个月。

  2结果  36例(44眼)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最低的0.12,最高的0.6(见表1)。Amsler表检查可见格子变形、缺失及中心暗点遮盖等现象全部消失。眼底视网膜黄斑区水肿及出血全部吸收,渗出及机化部分吸收。眼底血管荧光造影未见渗漏、可见部分荧光遮蔽。门诊长期随访未见复发。

  表1治疗前后视力分布情况(略)

  采用SPSS医学统计软件包经医学统计处理,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老年性黄斑变性其发病原因至今未明,相关因素有年龄、种族、吸烟、环境因素、光损害、心血管疾病、营养等[3],主要与黄斑部长期慢性光损伤、脉络膜血管硬化新生、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退化有关。它造成视力损害的原因主要是在黄斑部视网膜下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生长,引起视网膜水肿、渗出、出血及视网膜组织破坏,最后导致瘢痕生成,从而丧失视力。临床上分为萎缩型、渗出型,前者视力缓慢下降,眼前出现黑点、视物变形;后者常为一眼突然发生视力障碍,另一眼正常或为病变早期。眼底检查,萎缩型可见双眼黄斑对称性色素紊乱,中心凹光反射消失,可见黄白色大小不等的玻璃膜疣,部分患者后极部地图状萎缩且呈金箔样反光。渗出型可见眼底后极部有略带污秽的灰白色且轻度隆起的视网膜下新生血管膜,其外周有黯黑色的色素上皮,下部或深层视网膜出血及鲜红色的浅层视网膜出血,以及黄白出血块和玻璃膜疣。病变范围可有不同,从不足1个视乳头直径到波及整个后极部。出血严重者可有视网膜前出血,甚至形成玻璃体出血。

转贴于中国论文下载中心http://www.studa.net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推荐专家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