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梨状肌综合征

右侧引入页面

2009-12-03 www.cdlvi.cn A +

由于梨状肌损伤、炎症,刺激或压迫坐骨神经引起臀腿痛,称为梨状肌综合征。为临床常见的筋伤疾病之一。梨状肌起始于第2、3、4骶椎前面骶前孔外侧和坐骨结节韧带,肌纤维穿出坐骨大孔后,抵止于股骨大转子。梨状肌是股骨外旋肌,主要协同其他肌肉完成大腿的外旋动作,受骶丛神经支配。梨状肌把坐骨大孔分成上、下两部分,称为梨状肌上孔和梨状肌下孔,坐骨神经大多从梨状肌下孔穿出骨盆到臀部,但有的发生解剖变异,坐骨神经由梨状肌内穿过。梨状肌的体表投影,为尾骨尖至髂后上棘作连线,此线中点向股骨大转子顶点作连线,此直线刚好为梨状肌下缘(图8-21)。【病因病机】梨状肌综合征多由间接外力所致,如闪、扭、跨越、反复下蹲等动作及慢性劳损,感受风寒侵袭等引起。腰部遇有跌闪扭伤时,髋关节急剧外展、外旋,梨状肌猛烈收缩;或髋关节突然内旋,使梨状肌受到牵拉,均可使梨状肌遭受损伤。有坐骨神经走行变异者更易发生。梨状肌的损伤可能为肌膜破裂或部分肌束断裂,导致局部充血、水肿,肌肉痉挛,肥大或挛缩,常可压迫、刺激坐骨神经而引起臀部及大腿后外侧疼痛、麻痹。久之可引起臀大肌、臀中肌的萎缩。某些妇女由于盆腔炎、卵巢或附件炎等波及梨状肌,也可引起梨状肌综合征。【诊查要点】大多数患者有过度旋转髋关节的病史,有些患者有夜间受凉病史。主要症状是臀部疼痛,可向小腹部、大腿后侧及小腿外侧放射。疼痛多发生于一侧臀腿部,髋内旋、内收活动时疼痛加重。严重者自觉臀部有“刀割样”或“烧灼样”疼痛,大、小便或大声咳嗽等引起腹内压增高时可使疼痛加剧,睡卧不宁,甚至走路跛行。偶有会阴部不适,小腿外侧麻木。检查患者腰部无明显压痛和畸形,活动不受限。梨状肌肌腹有压痛,可触及条索状隆起的肌束或痉挛的肌肉,有钝厚感,或者肌腹呈弥漫性肿胀,肌束变硬、坚韧,弹性减低,臀肌可有轻度萎缩,沿坐骨神经可有压痛。直腿抬高试验在小于60。时,梨状肌被拉紧,疼痛明显,而大于60°时,梨状肌不再被拉长,疼痛反而减轻。加强试验阴性。梨状肌紧张试验阳性,即髋关节内旋、内收活动疼痛加重。梨状肌局部采用2%利多卡因封闭后,疼痛可消失。梨状肌综合征应与腰椎间盘突出症、椎管狭窄症等出现腰、臀、腿部疼痛等鉴别。【治疗】以手法治疗为主,配合药物、针灸等治疗。1.理筋手法患者俯卧位,术者先按摩臀部痛点,使局部略有发热的舒适感,然后术者以双拇指相重叠,触摸钝厚变硬的梨状肌,用力深压并用弹拨法来回拨动梨状肌,弹拨方向应与肌纤维相垂直,对较肥胖患者力度不够时,可用肘尖部深压弹拨。弹拨10~20次后,再作痛点按压。最后由外侧向内侧顺梨状肌纤维走行方向作推按捋顺,两手握住患肢踝部牵抖下肢而结束。手法每周2~3次,连续2~3周。2.药物治疗急性期筋膜扭伤,气滞血瘀,疼痛剧烈,动作困难,治宜化瘀生新、活络止痛,可用桃红四物汤加减;慢性期病久体亏,经络不通,痛点固定,臀肌萎缩,治宜补养气血、舒筋止痛,可用当归鸡血藤汤加减;兼有风寒湿痹者,可选用独活寄生汤、祛风胜湿汤、宣痹汤等加减。3.针灸治疗取阿是穴、环跳、殷门、承扶、阳陵泉、足三里等穴,用泻法,以有酸麻感向远端放散为宜。针感不明显者,可加强捻转。急性期每天针刺1次,好转后隔日1次。【预防与调护】急性期疼痛严重者应卧床休息,将伤肢保持在外旋、外展位,避免髋关节的旋转动作,使梨状肌处于松弛状态。疼痛缓解后应加强髋关节及腰部活动和功能锻炼,以减少肌肉萎缩,促进血液循环。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推荐专家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