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山病是一种地方性心肌病,1935年首先在我国黑龙江省克山县发现,故命名为克山病。而后,该病又陆续发现于东北、华北和西南一带,患者多为青壮年和育龄妇女。其病理损害主要表现为心脏的多发性、局灶性心肌坏死,病死率较高。研究发现,生活在克山病区的人群膳食硒摄入量和血硒水平均处于世界任何地区所报道的最低水平。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实践均证实,人体缺硒是克山病的主要病因。我国通过在克山病区采取大规模补硒措施,有效地降低了克山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上一篇:7、硒与大骨节病有什么关系?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