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克山病

CCTV

2009-12-02 www.cctv.com A +

央视国际2004年03月10日13:23

  上个世纪70年代曾经肆虐中国的“克山病”,是一种危害极大却不明原因的怪病。作为“克山病防治小分队”领导者之一,葛可佑与同事们一起于1978年深入我国东北和西南克山病病区开展病因研究。当地以玉米馇子、高粱米为主食,几乎没有什么副食,膳食单调,生活条件极其艰苦,经过不懈的努力和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葛可佑教授和他领导的克山病防治小分队终于在国际上首次明确了硒与克山病的关系,即硒缺乏是克山病的病因.这是我国首次向世界发布硒与克山病关系的研究成果,引起硒学术界的轰动,从而集体获得了国际无机化学会颁发的施瓦茨奖。国民营养缺乏的问题,也在1978年之后提了出来。

  在投身克山病防治工作的日子里,葛可佑曾多次奔赴病区,看到的是遍布各个角落的贫穷与落后,不仅仅是缺食少粮,也不仅仅是缺医少药,更可怕的是广大人民的营养知识如此贫乏,他们不懂得如何用有限的资源获得最多的营养。看到农民竟然用鸡蛋去换麦乳精喂哺婴儿,这给他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自80年代起,特别是1982年全国营养调查后,葛可佑教授越来越感到我国人群特别是在农村地区存在各种营养问题,而针对这些问题的防治科研工作很薄弱,特别需要进行有组织的监测和改善。同时,这也是国际营养工作发展的需要。他意识到,虽然自己是在显微镜下搞病理的,但是中国人面临的营养问题远不是在实验室里能解决的,研究广大人群的营养问题或许比显微镜下的新发现更重要,中国亟待开展公共营养工作。营养的问题对当时的中国人来说,是那么的遥远。他放弃了从事多年的营养病理学研究,致力于我国公共营养研究的开拓工作,带领两个年轻人,创建了我国第一个公共营养研究组,现已发展成为有十八人的公共营养研究室。就这样,中国第一个公共营养研究室诞生了,但是葛可佑教授开始为中国人的吃饭问题操心,“大众营养师”称号由此而来。
  中断23年的中国营养调查,于1982开始恢复,中国人营养问题被葛可佑当作事业来经营了。他是1982年营养调查的负责人。营养问题已经被一个经济刚刚开始起步的国家,当作重要的问题提到议事日程,这一年的调查主要内容是中国人吃饱了没有,缺不缺营养。而1992年的全国营养调查,主要内容却是中国人吃好了没有,并且首次增加个体调查情况,全民大规模的补钙也是从那时开始的。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中国人已经从解决温饱到营养均衡开始跨越。
  2004年全国营养调查,内容又发生了变化,营养与健康开始联手,营养与糖尿病、心血管病等慢性病的关系也逐渐明晰了起来。人们在满足温饱,日子走上富裕以后,更加关注的身体健康。近70岁的葛可佑工作内容也发生了变化,他从一名医务工作者到营养工作者,最后成了为大众服务的保健营养师。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推荐专家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