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山病之灾?
克山病是一种以心肌损伤为主的地方性疾病。其主要病变是心肌变性、坏死或形成瘢痕,表现为一系列血液循环障碍症。根据病症,可分为急型、亚急型、慢型和潜在型4种。不同类型的克山病有不同的临床特征,对人体的危害也不相同。急型可以是健康人突然发病,也可以是潜在型和慢型患者的急性发作。发病时病人会突然感到头晕、心难受、烦躁不安、呕吐黄水,甚至出现脉搏细弱、面色苍白、四肢冰冷、出冷汗、血压下降等现象,以至惊厥、昏迷。如处理不当,患者可在几小时内死亡。慢型克山病多由健康人在不知不觉中发病,也有一部分是由急型、亚急型和潜在型转化而来的。临床表现以慢性心力衰竭为主。潜在型病情较轻,由健康人直接患病者,多数无自觉症状,可正常从事劳动,少数人有“心够不着底”、或“心跳停歇”感,四肢无力;由其他型转化而来的潜在型,有明显的自觉症状,心跳、头晕、气短、乏力等。亚急型是一种非典型的急型克山病,病症介于急型和慢型之间,病人以少儿多见。
目前,对克山病特征尚无有效的诊断方法。克山病在我国东北、西北和西南地区的十几个省(区)都有分布,江苏、湖北、湖南、山东等省的个别地区也有发现。在国外,日本、朝鲜和拉丁美洲、非洲的一些地方亦有发生。但因最早在我国黑龙江省的克山地区发现而得名。克山病的民间称呼各异,如东北称急型克山病为“快当病”、“羊毛疔”、“攻心病”、“下寒”;西北称之为“吐黄水病”。朝鲜的有些地区则称之为“急死病”、“急患病”等。
关于克山病的病因,我国北方病区的居民一致认为是“水土病”。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个地区“水土”的好坏常决定这一地区人群体质的好坏。当人们换了“水土”,而感觉不适或患病,民间称之为“不服水土”。目前,医学界的许多研究者也认为,克山病的发生与水土因素有关,而不是由生物因素引起的传染病。至于在水因素中,究竟是什么物质致病,目前尚不清楚。但饮用水或食物中硒元素缺乏,可能是原因之一,因为患区居民服用亚硒酸钠后,取得了明显的预防效果。
填写此药品企业信息(免费) 查看此药品生产企业 我要提问/回答 查看全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