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克山病

右侧引入页面

2009-12-02 www.cn939.com A +

把这篇精彩文章收藏到:

克山病是一种以心肌病变为主的全身性地方性疾病,1953年发现于黑龙江省克山县,故名。本病在黑龙江、吉林、河北、陕西、甘肃省及内蒙古自治区的许多乡村亦有流行。本病根据起病的急缓、病程的长短以及自觉症状的有无,分为急型、痨型(慢型)和潜在型。其临床表现常有胸闷,心悸难受、恶心、频繁呕吐、气促、浮肿等症状,甚者可有急性心源性昏厥及全身抽搐。由于呕吐物初为食物及粘液,以后则为胆汁,故在民间又常称本病为“吐黄水病”。体检所示常为面色灰暗、四肢厥冷,脉搏微弱,体温偏低、血压下降,心界轻重度增大,心音低弱,心尖区有III级收缩期杂音,时有舒张期奔马律。心律失常多系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或房室传导阻滞。肺部可有干、湿性罗音,也可见肝肿大。本病病因至今未明,似与水土(包括粮食)中某些元素的含量异常有关。病毒感染亦为致病原因。本病诊断依据,有心肌炎后心肌受损的各种征象之一,但可除外其他病因的心脏病。在克山病流行地区或非流行地区均应考虑本病的可能性。本病的治疗主要为对症处理。如抗休克、抗心衰、抗心律失常及维生素C的应用,而安静休养则为首要。中医学对克山病并无专门论述。根据本病的突然发病特点及临床表现的症状,往往考虑为阴毒伤寒,少阴中寒而郁遏,心阳不振,脾阳不达四肢,甚者寒邪直中于心,阳气暴脱发为昏厥、抽搐,心悸。故亦可参照“心悸”、“心劳”进行论治,分为心阳暴衰、心虚劳损、心虚邪伏等。[古方疗效]采用纯中药治疗本病慢性克山病756例,痊愈735例,显效12例,好转5例,无效4例。

>>>进入求医问药<<<

>>>进入中医交流<<<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推荐专家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