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眶脑膜瘤

面颈部异位脑膜瘤的临床研究

2009-12-02 www.kq88.com A +

姓名性别年龄病变部位临床诊断病理诊断

治疗方法和结果

钱某某女68岁右颞下凹神经鞘膜瘤脑膜瘤右下颌骨切开后,侧方入路行颞下凹肿瘤切除术,肿瘤无残留女33岁左咽旁间隙错构瘤脑膜瘤 左下颌骨切开后,侧方入路行咽旁肿瘤切除术,近颅底部位部分残留钱某某男38岁右咽旁间隙神经鞘膜瘤脑膜瘤右下颌骨切开后,侧方入路行咽旁肿瘤切除术,近颅底部位部分残留屠某某男37岁右前额眶周骨化纤维瘤脑膜瘤右颅颌联合根治+眶内容剜除+Medpor材料整复额、眶、颧骨缺损+前踞肌瓣、背阔肌肌皮瓣单蒂双岛修复术藏某某女33岁左翼腭凹神经鞘膜瘤恶性脑膜瘤左颅颌联合根治+左胸大肌肌皮瓣游离移植

讨 论  一、致病因素  脑膜瘤的发病原因尚未明确,但研究发现患多发性神经纤维瘤的患者易发生脑膜瘤,而且脑膜瘤细胞培养谱见染色体22缺失,表明脑膜瘤的发生存在遗传因素[1]。Soffer等[5]研究表明大剂量放射治疗也是诱发脑膜瘤的重要原因之一,在曾经接受过放射治疗的患者中有16%可能会诱发皮肤或皮下组织的异位脑膜瘤,平均潜伏期介于19.5年至35.2年。但追溯本组5例的家系调查未发现有遗传因素,患者也未行放射治疗。  二、临床表现  面颈部异位脑膜瘤常发生于颅神经和脊神经分布区域附近的感觉器官周围,如眼眶、鼻腔、耳周等,此外前额、头颅和咽旁间隙也是常见好发布位。如本组患者中有3例原发于咽旁间隙,1例原发于前额和眶周区域。由于面颈部异位脑膜瘤原发部位常较隐蔽,而且早期无明显自觉症状,所以病史一般较长、就诊时病变范围较广,根据其原发部位的不同,临床表现各具特色。本组4例原发部位分别在颞下凹、咽旁间隙,病史长达5~10年,当出现症状时,则肿块向内压迫口咽腔,造成夜间打鼾,影响呼吸而就诊。因此,对于肿块病史较长、近期生长迅速,并影响呼吸者,临床上不应排除脑膜瘤的诊断。本组内病例屠某某,病史长达二十年,无明显自觉症状,曾数次在外院行局部手术切除未能根治。本次入院时,右侧前额和眶周可见巨大肿块约20cm×15cm,肿瘤侵及表面皮肤、额骨、颧骨和上颌骨,质地较硬、局部有液化区,肿瘤压迫右眼球向外下方移位明显,致使右眼球仅存光感,右鼻腔为肿瘤阻塞;CT、MRI等检查显示:右侧额部和眶周巨大肿块,累及右侧筛窦、鼻腔、眶内和额骨外板等。  三、诊断和治疗  由于面颈部异位脑膜瘤发生率较低,而且早期常无典型临床症状,所以初诊时多致误诊,常须通过病理检查方可明确诊断。如本组病例中,3例临床误诊为神经鞘膜瘤、1例为错构瘤、1例为骨化纤维瘤。我们认为术前CT和MRI检查对明确肿瘤的范围及其与颅内组织的关系具有很大帮助,细针穿吸活检或术中冰冻病理检查对明确诊断和确定手术范围是至关重要的。

本新闻共2页,当前在第1页12

责任编辑:姚红祥 

上篇文章:先天性牙龈瘤一例报道
下篇文章: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推荐专家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