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讨论
DCM起病缓慢、隐匿,大多以充血性心力衰竭住院,心电图检查均有异常表现,包括一些无症状患者,心电图与心脏超声相结合,有助于提高早期诊断率,早期治疗,改善预后。
扩张型心肌病的特点是心腔扩大而室壁厚度近乎正常,病理改变的特点是弥漫性心肌变性和坏死,常常累及整个心脏。左室是最主要的病变部位,病变累及心肌工作细胞,导致心肌收缩力降低,累及传导系统,导致各种心律失常。本研究对38例DCM和40例对照健康体检者同步十二导心电图检测发现,DCM组全部异常心电图所占比例均增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本组病例中,以心电图ST下移最常见。心电图ST-T代表着心室肌复极,任何影响心室肌复极的因素都可能引ST-T改变。扩张型心肌病引起ST-T改变的病理基础是心肌细胞变性。故临床上对ST-T改变不能片面的解释为心肌缺血,尽管心肌缺血可能参与扩张型心肌病的形成和发展,但可能不是最主要的因素。本组病例由于心功能原因未能接受冠脉造影检查,若能进行冠脉造影检查,将对扩张型心肌病中ST-T改变的形成机制有更多的认识。
本组DCM患者心律失常以房室传导阻滞最常见(52.6%)。其中一度房室传导阻滞,合并室内阻滞达39.4%。所合并的室内阻滞以左束支阻滞最多见。有报道,在扩张型心肌病病程中,心电图上连续的改变是P-R间期和QRS时限进行性延长,82%的病例传导进行性加重[3],以P-R间期延长为特征的一度房室传导阻滞发生率甚高,QRS时限延长明显,与上述报道结果相同。
DCM患者由于心脏神经体液的代偿,交感神经兴奋而表现为心率加快,ptfv1负值增大可能与心房扩大,或由于心房负荷过重左房内压增高有关。DCM由于心肌细胞变性,坏死,纤维化或者由于心肌细胞组织退行性病变而可能形成DCM左室重构,扩大,易出现低电压,异常Q波,QRS电轴减少。由于上述病变累及心脏传导系统,或心脏本身扩大又可能引起QRS间期增宽,传导阻滞等病变。
DCM患者心律失常复杂性高于迄今报道的任何其他心肌病[4]。究其原因可能为:①心肌纤维变性坏死,纤维化导致自粼龈撸虎谛募〔”涑潭炔灰恢乱鸶醇痪龋QT离散度增高;③传导系统病变累及;④室壁张力增大,心肌细胞耗氧增加,存在不同程度的代谢障碍[5];有研究表明,DCM患者心律失常似乎与心功能减退不同程度的心脏扩大有关。心房腔扩大的程度与房扑房颤发生有密切关系。室性心律失常与左室舒张内径扩大程度有关,随着扩大程度加重,左心衰竭,其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随之增加。本组DCM患者有1例发生猝死,心电图示有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提示心律失常是加重DCM患者心力衰竭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心电图出现的持续性室性早搏越频繁,则扩张型心肌病的预后越差,临床医生应加强本病的认识,对早期DCM患者有效地控制心律失常,对于伴有复杂心律失常的患者应及早诊断,及早治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率。
参考文献
[1]王士雯,钱方毅.老年心脏病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507.
[2]张志寿.心肌病的诊断及治疗.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5-46.
[3]WilenskyRL.YudeimanP,CohenAl,etal.Serialelectrocardio-graphicChangesinidiopathicdilatedcardiomyopathyConfirmedatnecropsy.AmJCardiol,1988,62(4):276-283.
[4]庄霖鹏,温丽文,林映莲.106例扩张型心肌病心律失常分析.河北医学,2006,12(7):606-607.
[5]牟德华,宋丽绚,张宪芳.扩张型心肌病36例诊疗体会.临床荟萃,2000,15(3):121.转贴于中国论文下载中心http://www.stud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