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答案
这位大大您好我已在网路帮您找到您要的资料请参考http://cancer.idv.tw/12-endocrine/carcinoid-C.htm何谓类癌肿瘤?类癌肿瘤为神经内分泌肿瘤(neuroendocrinetumor)之一,主要由分泌血清激胺(serotonin)之肿瘤细胞所形成。类癌之名称乃是1907年由Oberndorfer医师所提出,因为这种肿瘤比一般的腺癌有较为温和和缓慢的病程,病理医师无法单纯由病理组织切片来判断良性或恶性的类癌肿瘤,除非发生侵犯或远端转移,如发生上述二种情形,则为恶性类癌肿瘤。类癌肿瘤可合成各种生物活性的胺类和胜太,例如Neuron-Specificenolase(NSE),serotonin(5-HT),5-hydroxytryptophan,突触素(synaptophysin),嗜银小粒A和C(chromograninAandC)和其他(胰岛素、生长激素、P物质等等)。类癌肿瘤好发於何处?常见吗?Williams和Sanders医师依据胚胎发育期细胞的发生处将类癌分成三类即前肠性、中肠性,及后肠性。前肠组织包括呼吸道、胰脏、胃、十二指肠上端;中肠组织则包括空肠、回肠、阑尾、升结肠、肝、卵巢、睾丸等;后肠组织包括横结肠、降结肠及直肠。可知类癌可长在上述任何地方。但最常见於四个位置即支气管(bronchus),阑尾(appendix),直肠(rectum)和空肠回肠(jejunoileum)。胃肠道的类癌占74%,而呼吸道占25%。类癌肿瘤的发生率,依欧美报告,各地不一样,从每百万人7个至13个都有。如依据较少的发生率百万分之7,则台湾每年应可发现154个病例。一般肠道类癌40%小於1公分,32%介於1~2公分,29%大於2公分。依据美国国家癌症中心研究36%~70%会发生转移。最常见转移至肝脏(36%~60%),偶尔至骨骼3%、肺4%。呼吸道和肠道之类癌类似,发生原因和抽烟无关。类癌之临床症状?类癌肿瘤可发生於10~90岁的人口,平均岁数为63岁左右。大部的类癌肿瘤并不会产生类癌症候群(carcinoidsyndrome),故类癌肿瘤经常是在其他手术中无意中发现。胃肠道类癌较常见的症状为周期性的腹痛(51%)。因为症状不明显,常会延误诊断,平均从症状发生至诊断要2年时间。类癌症候群类癌肿瘤导致全身性的症状为恶性类癌症候群(malignantcarcinoidsyndrome),大概占类癌肿瘤的10%左右(因要使具生物活性的胜太类物质达到一定的血中浓度才会产生),最常见之症状为脸部潮红。一般为突发於身体上半部(脸和颈部)的深红斑。潮红可能自然发生亦可由食物、酒精、运动所导致。次为拉肚子,拉肚子常和潮红同时发生,亦可能单独发生,一般是以水泻为表现。另外有些病人以心脏疾病表现,也可能出现气喘和哮喘,少部份以皮肤病变为表徵。类癌之诊断及预后类癌肿瘤之诊断主要依据血液或尿液中之血清激胺(serotonin)或尿中之代谢物(5-HIAA)。常用之检验为24小时尿液中5-HIAA之浓度(8~30mg),其诊断类癌有73%之敏感度及100%之特异性。脸部潮红可由其他原因所造成,常会造成诊断上的困难,但其他原因并不会造成5-HIAA的上N。类癌症候群经常是晚期类癌肿瘤才会出现,2/3的病例会有癌症的徵候,像腹部肿瘤、肝肿大等。类癌的预后为局部性肿瘤则五年存活率为80%,如为局部附近侵犯则为51%,若有远端转移只剩下22%。预后最好为阑尾之类癌(86%~100%),肺部类癌(77~87%),最差的为肝脏转移(0%)。类癌的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化学治疗的角色则看法不一致。一般来说其治疗效果是令人失望的。生物制剂(例如somatostation)并无肿瘤毒杀作用,但其有肿瘤抑制作用,可降滴血中血清激胺之浓度,减轻类癌症候群,并且在某些研究上有延长存活率之结果。结语:类癌肿瘤(carcinoid)依其临床上是否侵袭或转移,可为恶性肿瘤。大约有10%会有脸部潮红、拉肚子等类癌症候群之症状。该疾病一般不易诊断,从有症状至确定诊断大概要二年的时间,如有脸部潮红、拉肚子症状,经各种检查及治疗无法改善者,类癌是一要考虑之病因。诊断可依据24小时尿液5-HIAA浓度来佐证。
-参考:生活小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