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类癌

直肠类癌23例报道

2009-12-02 www.zjyl120.com A +

【关键词】直肠类癌

  本院自1990年1月至2004年12月共收治23例直肠类癌,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23例中男10例,女13例,男女比1∶1.3;年龄24~68岁。肿瘤距肛缘4~8cm16例,9~12cm6例,>13cm1例。瘤体直径<10mm14例,11~20mm8例,>21mm1例。肿瘤位置位于直肠前壁14例,左、右侧壁7例,后侧壁2例。因便血或大便习惯改变而检查发现15例,无任何症状体检时发现8例,23例患者均未发现有类癌综合征表现。

  1.2方法

  在肛门指检及肠镜常规检查中发现直肠肿物,并经病理切片明确诊断为直肠类癌。其中直接行扩大的局部切除术共13例,有1例因瘤体直径>21mm者,自行去外院手术,情况不明。另有9例在肿块局部切除术后常规病理切片明确为直肠类癌,3例瘤体直径<10mm,手术切缘阴性,未再扩大手术;其余6例均行扩大的局部切除术。22例在本院手术患者,术后病理切片提示均未侵犯肠壁肌层。

  1.3结果

  术后随访,其中5例失访,余18例随访1~15年未发现复发。

  直肠类癌属于神经内分泌肿瘤(APUD),起源于神经嵴来源的神经内分泌细胞。但近年来不少学者认为消化道的APUD细胞可由腺上皮衍化而来。类癌组织学结构像癌,但常发展缓慢而又较少转移,故又与一般癌不相同,因此谓之“类癌”。类癌几乎可发现于人体各个部位,如:支气管,胰腺,卵巢,胆囊等,但最常见发生于胃肠道。其中直肠类癌占消化道类癌的15%~40%,直肠类癌以40~60岁多见,本组平均年龄39.4岁。

  直肠类癌症状以便血,大便习惯改变为最常见,约1/3~2/3均无症状而行直肠指检或肠镜检查时发现。在检查时发现黏膜下小硬结,一般10mm左右,质硬,活动,没有浸润。取活组织时因较硬,活动,有时很难取到阳性组织,为此要取的部位稍深或直接切除后活检,肿块切面呈灰白色或棕黄色。

  直肠类癌在病理上无法根据病理学形态区分其良恶性。只有当发生淋巴结浸润或远处转移时才能确诊为恶性肿瘤。其恶性程度与其部位、大小及侵犯深度密切相关。本组除1例肿瘤直径>21mm者,去外院手术外,余22例均在本院手术。除5例术后失访外,余18例经随访未发现复发(其中3例类癌直径<10mm经内镜下电灼局切后,切缘阴性,随访中也未发现再发)。  故认为直肠类癌肿瘤直径<10mm者,行局部切除,10~20mm行扩大局部切除是可行且安全的。除非切缘阳性或肌层有侵犯时,一般无需再扩大手术范围。为此,直肠类癌早发现、早治疗,预后尚良好。

【参考文献】  1汤钊猷主编.现代肿瘤学.第2版.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813~814.  2胡伯虎主编.大肠肛门病治疗学.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1.214~216.  3谭育红,葛林梅.结肠镜早期诊治直肠类癌5例体会.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4,2(5):15~16.  4金永锋,朱春芳.直肠类癌的诊断和治疗(附6例报告).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3,13(11):100~101.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推荐专家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