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类癌http://www.gcph.com.cn2008-10-2010:01:21ICU曹友红类癌(carcinoid)是一组起源于嗜铬细胞,属胺前体摄取与脱羧细胞(APUD)瘤,是胃肠道最常见的内分泌瘤。生长缓慢,发病率低,具有恶性倾向。类癌细胞能产生具有嗜铬亲银颗粒,能分泌产生具有生理活性的血清素、胰舒血管素、组胺缓激肽、儿茶酚等多种胺肽类激素。类癌消化内镜下外观为粘膜下灰色、黄色或黄褐色结节状突起,边缘清楚,质地硬,直径多<20mm。类癌常单发,亦可多发,多中心生长以回肠、结肠多见。内镜下类癌细胞密集成群,常排列成菊花状,核在周围呈栅状,这种结构是类癌典型表现。小肠恶性类癌转移至肝脏时,由于血液中胃血清素等物质增加,临床上出现皮肤潮红、腹泻、腹痛及哮喘和心脏瓣膜病变等征象,称为类癌综合症。类癌患者病程进展缓慢,确诊前已有多年罹患病史,多数患者无明显临床表现,部分表现为腹泻、腹痛、解稀水血样便。诊断主要依赖于内镜检查及病理组织活检;鉴别诊断主要与克罗恩病,肠癌及肉瘤相鉴别。类癌一经发现,建议立即干预治疗,首选采取创伤较小的内镜下粘膜切除,包括内镜粘膜切除EMR术、ESD术;倘如病灶侵犯肌层和浆膜层或出现类癌综合症,则建议手术切除。类癌患者预后较好,病程缓慢,即使为类癌综合症已有转移者,有的仍能存活5-20年。阅读排行相关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