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类癌

“类癌”究竟是不是癌

2009-12-02 www.yesky.com A +

“类癌”究竟是不是癌2003-01-1117:37作者:出处:责任编辑:小风  “类癌”一词,首次出现于1907年。当时,人们发现了一种介于良性与恶性之间的瘤,并有恶变的倾向,因此取名叫“类癌”。由于它是一种嗜银细胞瘤,又有类似癌症的表现,故也有人称为嗜银细胞癌。

  类癌好发于人体的胃肠道,以阑尾部位为最多,其次为小肠、直肠和结肠,也可发生于支气管。类癌通常表现为粘膜下小结节,一般直径为1~2厘米,常为多个并发。瘤体生长缓慢,肿瘤直径在0.5~2厘米的约有50%发生转移,以转移到肝脏的较为多见,也可转移到肺、骨、脑等部位。

  类癌发生的部位不同,其临床表现也不同。比如多发于阑尾尖端的类癌,常出现右下腹疼痛,也有恶心、呕吐和发热等症状和体征,容易与阑尾炎相混淆。小肠及肠系膜类癌的恶变率较高,容易侵犯邻近组织或发生转移而出现腹部肿块,受肿块压迫可引起肠梗阻。消化道出血是类癌的主要信号之一。如有不明原因的腹部肿块、消化道出血等,应怀疑为类癌而及时去医院检查。

  类癌可分泌羟色胺,使血管收缩,肠蠕动增加,出现腹痛、腹泻、心跳加快、脉压增大等类癌综合征。类癌综合征常常由于情绪激动、姿势改变、大便时用力或医生检查时动作过猛、手术中受到挤压而诱发。类癌还会分泌一些血管活性物质如组织胺等,故患者可发生间歇性面颈部潮红、青紫的特征变化,也可因肠胃蠕动亢进而引起腹痛、腹泻、腹胀。严重者可有水泻,导致水、电解质平衡紊乱。如果是支气管类癌引起的综合征则可出现哮喘、呼吸困难或气紧、心慌、心动过速等。

  类癌一般多发于45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类癌的治疗以手术切除为首选。手术的成功率较高,术后辅以化疗和支持治疗,大多数患者都能取得满意的效果。
");}//-->相关文章及产品关注此文读者还看过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推荐专家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