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空间(MEDcyber.com)6月7日消息,雷州半岛为类鼻疽病的地方性流行疫区,其临床特征是受损的皮肤黏膜与稻田水接触感染,当机体免疫力低下时发病,可造成多器官损害,症状复杂多样化,病死率极高。早期使用敏感的β内酰胺酶药物治疗可降低病死率。
人类鼻疽病是由类鼻疽杆菌引起全身感染的人畜共患传染病。
中华传染病杂志06年12月第6期刊登一项研究,研究者对1990年至2005年入院诊疗的有寒战高热的7786例患者进行类鼻疽伯霍尔德菌血培养和其中的1775例患者进行血清学检测,确诊的类鼻疽病患者进行临床观察、实验室检查和病案调查。分析雷州半岛地区类鼻疽病的临床特征。
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陈光远等研究人员研究显示39例细菌培养阳性患者,阳性率为0.501%,22例血清学诊断阳性(其中细菌学阳性17例、阴性5例),阳性率为1.239%,共检出类鼻疽病患者44例,分布湛江、茂名两市11个县(区、市)19个镇44个自然村;临床以外伤或皮肤溃疡或治疗原基础疾病时受凉起病;以寒战、高热、肺炎、败血症以及脏器组织损害和细菌毒素引起的全身反应为主要表现;肺部病变按叶段浸润后形成空洞,发现12种供治疗的敏感药物,死亡25例(56.8%)。
因此可见雷州半岛为类鼻疽病的地方性流行疫区,其临床特征是受损的皮肤黏膜与稻田水接触感染,当机体免疫力低下时发病,可造成多器官损害,症状复杂多样化,病死率极高。早期使用敏感的β内酰胺酶药物治疗可降低病死率。收藏分享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