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状肌综合征来源:中国火罐时间:2005年9月7日11:5作者:admin本病是指由于梨状肌的充血、水肿、痉挛及肥厚等刺激或压迫坐骨神经引起臀部和坐骨神经痛等症候群。诊断要点:①臀部疼痛,伴坐席神经痛。腿痛多表现在小腿外侧腓总神经分布区。风寒湿可使疼痛加层II,重者可影响活动和休息。②腰部无明显畸型和运动障碍,梨状肌部位有压痛和放射痛,局部可有条索样隆起或弥漫性钝厚,肌肉松软,沿坐骨神经可有压痛。◎直腿抬高试验阳性,梨状肌紧张试验阳性,局部封闭后疼痛可缓解或消失・刺络(刺血)拔罐法方一【取穴】阿是穴。【操作法】在压痛最明显处用掌根揉按片刻,使该部位络脉怒张,用碘酒棉球消毒后,左手绷紧皮肤,右手持三棱针迅速点刺3~5下,并加拔火罐,留罐10~20分钟。起罐后根据“循经取穴”的原则,在患部下肢选取1~2穴,点刺出血,取“上病取下”之意。每2天治疗1次。【适应症】本法适用于梨状肌损伤综合征。经观察治疗30例,23例痊愈,4例显效,2例进步,l例无效(治疗3次无改善)。【注意】①治疗后当天避免冷水澡;②治疗期间可配服活血行气、通络止痛之剂,内服、外敷。【来源】浙江中医杂志1985;20(2)t67方二【取穴】疼痛部位经脉循行的周围,阿是穴。【操作法】患者取侧卧位,患肢在上。治疗部位局部皮肤常规消毒后,用梅花针重叩局部皮肤,使皮肤发红并微出血,然后拔火罐,如能拔出少量瘀血则疗效更佳。【适应症】本法适宜于梨状肌综合征。【注意】①患者在急性期最好能卧床休息,减少活动,以利于神经根水肿的吸收,缩短病程,同时病人臀部、下肢注意保温,避免风寒湿不良束0激;②本病的本质是干性坐骨神经痛,故应与其它原因引起的坐骨神经痛相鉴别,如腰椎间盘突出造成的根性坐骨神经痛等。【来源】《中国针灸学》附一:急性菱形肌损伤刺络(刺血)拔罐法【取穴】昆仑、后溪、阿是穴。:,【操作法】先刺昆仑,后溪穴,强刺激,行泻法,留针30分钟。同时嘱患者做局部主、被动活动。起针后用三棱针点刺阿是穴2"--3处,‘再用火罐拔之出血。每日1次,3次为1疗程。【遁应症】急性菱形肌损伤。用本法观察治疗50例,痊愈41例,(82%),好转7例(14%),无效2例(4%)。总有效率为96%。一般1次即能见效,1疗程即可痊愈。【注意】①本病属中医学“琵琶骨离位伤筋,,的范畴,是引起肩背疼痛的重要原因,患者多有负重、暴力或闪挫史。②本病急性期及时治疗,效果显著。若延误诊治则易演为慢性疾患,肌肉痉挛;组织粘连,反复发作,久治不已。【来源】中国针灸1992~12(3),1。附二:筋膜炎刺络(刺血)拔罐法一方一【取,穴】阿是穴【操作法】在痛点周围先用梅花针叩打局部皮肤,再针刺压痛点,并留针拔罐20--~30分钟,使梅花针叩打过的皮肤,拨出少量血液。【适应症】腰背肌筋膜炎。用本法观察治疗104例,经3~30次后,痊愈44例(42.3%),显效30例(28。8%),有效29例(27.9%),无效l例(0.96%)。’【注意】室温低冷时.局部可加红外线或TDP照射。【来源】中国运动医学杂志1991;10(4);247方二【取穴】阿是穴。【操作法】根据疼痛部位,按经络循行,在痛处上或下配取1~2穴。常规消毒后用梅花针叩刺(叩刺范围大于火罐口),见皮肤微出血后,即用闪火法将罐罩上,留罐50-l0分钟。起罐后用消毒草纸将血污擦净,再用艾条温和灸3,--,7分钟。隔2日治疗1次,5次为1疗程,疗程问休5天。【适应症】筋膜炎、肌膜炎、肌纤维组织炎。用本法观察治疗90例,痊愈43例(47.8%),显效35例(38。9%),好转11倒(11.2%),无效1例(1.1%),总有效率98.9%。【来源】中国针灸1983;3(1)t1【查看评论】【投它一票】【大中小】【关闭窗口】本站部分文章搜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本站相关新闻发表评论:姓名: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