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讨扇形封闭对老年性梨状肌综合征的治疗效果及临床意义.方法:将确诊的老年性梨状肌综合征患者120例,男74例,女46例,年龄60~82岁,患者分为扇形封闭定位(A组),传统封闭定位(B组),辅助治疗方法相同.结果按疗效标准进行评定.结果:经1.5mo治疗后A组临床治愈51例(85%),好转9例(15%),总有效率100%,B组治愈6例(10%),好转45例(75%),无效9例(15%),总有效率85%,两组差异显著(P<0.001).结论:扇形封闭法治疗老年性梨状肌综合征优于传统封闭法,值得推广.转载于中国论文联盟http://www.lwlm.com
【关键词】老年人;保守治疗;梨状肌损伤综合征;扇形封闭
腰臀部软组织损伤中,因梨状肌的损伤而致急性或慢性坐骨神经痛者,比较多见[1].目前对梨状肌综合征的治疗方案已非常明确.但梨状肌综合征的传统治疗方案对老年性梨状肌综合征患者的治疗效果并不理想.我们对老年性梨状肌综合征的治疗进行了临床观察和研究,初步摸索到在传统治疗方案基础上,采用了对梨状肌内侧抵止端进行扇形封闭治疗,收到较好效果.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199801/200512共收治老年性梨状肌综合征患者120例A组:男性42人、女性18人,年龄61~82岁;病程1d~13mo;其中右侧痛38例,左侧痛22例;有明显外伤史39例,有受寒史18例,不明原因者3例.B组:男性45人、女性15人,年龄60~78岁;病程最短4d~15mo;其中右侧痛36例,左侧痛24例;有明显外伤史37例,有受寒史29例,不明原因者4例. 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中的梨状肌综合征诊疗标准:有明确的髋部外伤史(包括闪扭史);臀部和下肢沿坐骨神经分布区放射性疼痛;臀部梨状肌处压痛,并可触及条索状硬结,直腿抬高试验在60°以内疼痛明显,超过60°疼痛减轻,梨状肌紧张试验阳性;X线摄片检查无骨折、脱臼、骨质增生样改变[2]. 1.2方法
1.2.1扇形封闭定位梨状肌内侧抵止点至梨状肌中点间针入梨状肌肌腹先注射1/3药量,然后针头向梨状肌内侧抵止端扇形浸润封闭,一般选2~3个浸润点,药量均等.传统封闭定位:取梨状肌体表投影的中点.梨状肌的体表投影:由髂后上棘到尾骨尖作一连线,在连线上连线距髂后上棘2cm处作一标点,此点至股骨大转子的连线,即为梨状肌的体表投影.两组治疗方案除封闭定位不同,其余内容均相同.
1.2.2治疗方案①20g/L利多卡因注射液5mL+9g/L生理盐水注射液10mL+醋酸强的松龙25mg进行局部封闭,1次/wk,1疗程为3~5次;②250g/L葡萄糖注射液18mL+20g/L利多卡因注射液2mL进行局部封闭,1次/wk,1疗程为3~5次.
2结果 依据《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拟定的疗效标准.治愈:症状完全消失,下肢及臀部无疼痛及不适感,功能恢复正常,能进行较长时间行走;好转:症状基本消失,下肢及臀部疼痛及不适感减轻,功能基本恢复正常,进行长时间行走时仍有疼痛;无效:症状及体征无改善. 梨状肌综合征患者扇形封闭组总有效率100%,传统封闭组总有效率85%,扇形封闭组疗效明显优于传统封闭(P<0.05,表1).两组前2次治疗差别不大,第3次封闭治疗后,扇形封闭治愈例数明显高于传统封闭(P<0.05,表2),说明扇形封闭治愈病例封闭次数明显少于传统封闭,经半年随访,未见副作用发生,疗效稳定.
表1梨状肌综合征患者封闭疗法效果(略)
表2梨状肌综合征患者治疗次数与治愈疗效(略)
3.1梨状肌综合征引起坐骨神经痛其发病机理现代医学认为有以下4种学说:①1947年Robinson提出梨状肌损伤学说,由于该肌肿胀渗出、粘连和挛缩,导致压迫坐骨神经;②1982年赵定麟提出骨盆出口狭窄症学说,导致梨状肌压迫坐骨神经;③梨状肌畸型学说,据解解剖学统计,国人坐骨神经与梨状肌两者关系的变异约占29.5%,其中12.5%的梨状肌有2个肌腹,坐骨神经被分成两束,其中一束从2肌腹之间穿过.该肌损伤后坐骨神经易受压;④1962年宣蜇人提出软组织无菌性炎症学说.梨状肌虽系臀部深层的1块小肌肉,但它可配合下肢外展外旋,在某些不协调的动作下,如突然外展外旋下蹲用力过猛,易受损伤.损伤后,梨状肌发生无菌性炎症反应,部分肌纤维可断裂、移位、出血、肌痉挛肿胀.这些病理改变刺激压迫周围神经血管,若局部长时间受寒冷潮湿刺激,可使损伤更易发生,且症状加重[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