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淋巴瘤

金华新闻网

2009-12-02 www.jhnews.com.cn A +

淋巴瘤治疗贵在早如果枕后、耳周围、锁骨上等处能触及淋巴结,均属异常作者:许晓云冯丽萍发布时间:2009/06/18责任编辑:林红茵来源:金华日报最近,央视《新闻联播》著名主持人罗京因患淋巴瘤不幸逝世。此前,香港著名实业家霍英东以及青年演员李钰同样因淋巴瘤辞世。淋巴瘤这一疾病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专家指出

广福医院肿瘤内科主任、主任医师黄曙介绍,恶性淋巴瘤是一种起源于淋巴造血组织的实体瘤。根据其病理特性分型达70余种,其中罗京所患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约占30%,是最常见的非何杰金氏淋巴瘤的一种。其临床特征为无痛性、进行性淋巴组织增生,尤以浅表淋巴结为显著,常伴有脾肿大,晚期有贫血、发热和恶病质(食欲不振、体重减轻、体力下降)等表现。以往我国恶性淋巴瘤相对少见,但近年来新发病例逐年上升,目前已位居发病率最高的十大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市的2008年住院病人排列中,恶性淋巴瘤已居第八位。

恶性淋巴瘤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青壮年患者居多,男性多于女性,城市高于农村。恶性淋巴瘤不经治疗的自然生存期为6~18个月,也有达数年之久的病例。

黄曙说,恶性淋巴瘤的病因目前尚未完全明确。一般认为其发病与病毒、细菌感染,免疫缺损、电离辐射、遗传因素等有关。已有研究证实,EB病毒感染与该病相关,也有充分的证据证实,慢性胃炎患者特别是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慢性胃炎患者与淋巴瘤的发生直接相关。还有,现在都市人普遍心理压力过大、作息不规律,这些都是淋巴瘤的发病诱因之一,长期精神紧张、熬夜等,都会造成人体免疫力下降,会给病毒入侵造成可乘之机。

黄曙建议,凡是工作压力大的白领或公司老板、需要经常熬夜的值晚班人员、长期过度疲劳者、经常处于电子辐射或射线环境者、经常使用劣质染发剂者或经常接触含苯或有机溶剂的化学制剂者,都需要定期自查,触摸身体表层是否有肿大的淋巴结,一旦发现应立即就诊,排查淋巴瘤。

黄曙说,正常成人在腹股沟、颌下(有时在颈部及腋下)均可触及淋巴结。但正常淋巴结质软,表面光滑,无压痛,可活动,直径一般不超过0.5厘米。颌下淋巴结一般每侧可触及两个左右,腹股沟每侧可触及2~3个,颈部可触及1~2个,腋下可触及1个。如果枕后、耳周围、锁骨上等处能触及淋巴结,均属异常,要引起重视。淋巴结肿大除考虑淋巴瘤外,还有可能是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肿瘤淋巴结转移、病毒感染、结核及区域性慢性炎症等,因此淋巴结肿大不一定为淋巴瘤。

黄曙提醒,淋巴癌的表现比较隐匿,不易被察觉。对无明确原因的进行性淋巴结肿大,尤其是脖颈、锁骨区域或腋窝、腹股沟部位;经一般抗炎治疗无效的“淋巴结结核”和“慢性淋巴结炎”;反复出现淋巴结肿大和发热;不明原因的长期低热或周期性发热,特别是伴有皮痒、多汗、消瘦,以及发现浅表淋巴结肿大等情况,应及时到医院就诊检查,以免延误病情。

黄曙说,恶性淋巴瘤治疗比较复杂,不同类型的恶性淋巴瘤如同一个独立的疾病,相同的药物对不同分型的恶性淋巴瘤疗效完全不同。但是随着肿瘤药物的研发和治疗技术手段的提升,淋巴瘤已远非人们想象的那么可怕,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仍然是治疗恶性淋巴瘤的最佳方法。若治疗得法,Ⅰ期、Ⅱ期、Ⅲ期病人的5年生存率可达80%。

近年来,由于分子靶向药物的应用,恶性淋巴瘤的治疗模式已从单纯的放疗和化学疗进入免疫化疗新阶段。拿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来说,以前预后是比较差的,从恶性程度来分算恶性程度高的,也叫侵袭性淋巴瘤。最近几年,由于单克隆抗体类药物的出现,治疗效果已大为改观。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推荐专家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