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消息:因淋巴癌休养的主持人罗京今晨6点40去世,死于淋巴癌扩散。凌晨,已有网友在罗京贴吧发出消息,称罗京病重,难以挺过此次难关。
罗京在去年5月央视内部体检时,查出身患淋巴癌,并于2008年8月份因“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住进北京肿瘤医院,接受了多次化疗,恢复状况良好,中途几度出院。不久前有消息称罗京病情再度恶化。
资料: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是最常见的非霍奇金淋巴瘤,在我国,其占所有恶性淋巴瘤的比例超过40%。它多发于中老年人,40~50岁多见。在临床上,患者常表现为迅速增大的淋巴结,10%~15%患者有骨髓侵犯,40%~50%患者有淋巴结外病变,患者常出现发热、盗汗、进行性消瘦等全身症状。本病病程进展迅速,如不予以积极治疗,中位生存期不足一年。
新闻晚报消息:“这几年,血液科病房里的淋巴瘤患者明显多了,而且不少年纪还很轻!”仁济医院副院长、血液科主任陈源芳教授说,一些年轻人经常熬夜加班,长期过度疲劳,导致机体免疫功能下降,这些都与淋巴瘤发病逐渐年轻化的趋势有关。再加上自身抵抗力弱了,平时就容易感冒,这样病毒感染的机会也增多,容易惹病上身。
“虽然淋巴瘤发病的确切病因至今不明,但环境污染加重,生活节奏加快等,都是导致淋巴瘤高发的原因之一。”肿瘤医院肿瘤内科洪小南教授分析说,“办公白领族”承受着巨大的工作压力,还需经常加班,长时间处于电子辐射或射线环境,为了漂亮经常不当使用劣质染发剂,或不慎使用了含苯或有机溶剂的化学药品等,都有可能诱发淋巴瘤。
淋巴瘤更青睐“城里人”
目前,上海人淋巴瘤的发病率已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大约为10―11/10万,已接近西方水平。据陈芳源副院长分析,淋巴瘤在发达地区的人群中发病率更高,这在一定程度上与现代生活方式密切相关。工作节奏日益加快,工作压力过大,如果中青年人不能及时释放心理压力,就可能诱发疾病。
除了年轻人之外,其实淋巴瘤在各年龄阶段都可能发病,其中不外乎儿童。上海各大儿科类医院每年能接到30至40名淋巴瘤患儿。儿童医学中心血液科主任陈静教授说,虽说发病原因尚不明确,但和白血病一样,可能与环境、病毒等有关。专家提醒,儿童也要注意劳逸结合,家庭装潢应使用环保材料。
对于淋巴瘤患者的生存期,长海医院血液科主任王健民教授说,由于淋巴瘤类型很多,不同的淋巴瘤生存期也不一样,有的淋巴瘤可以维持较长生命,甚至还可治愈。
早期症状“最会伪装”
瑞金医院血液科主任沈志祥教授提醒,由于恶性淋巴瘤表现比较隐匿,不易被察觉,因此也被称为“最会伪装”的疾病。淋巴瘤早期症状与很多常见感冒等“小毛小病”非常类似,一些早期信号特别值得重视。最明显的症状就是颈部、腋窝或腹股沟出现淋巴核无痛肿胀。如果在一个月内出现上半身淋巴结无疼痛肿大;浑身发冷、体温不正常(尤其是夜间高烧);体重下降、没有胃口、没有力气、咳嗽、呼吸困难、皮肤发痒、扁桃体肿大、头疼等,需警惕患上淋巴瘤的可能性。
王健民教授还提醒,由于淋巴瘤初期没有痛感,多数人很容易误认为只是感冒或劳累引起的淋巴结肿大,尤其是中青年人若不及时检查将极其危险。建议当身体出现以上异常情况,千万不要自作主张,一定要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检查,以免延误病情。若能早发现、早就诊,治愈率将大大提高。同时年轻人平时要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睡眠。
巧绕3误区破译淋巴病变情报
不明原因淋巴结肿大要当心
关注淋巴瘤康复,重塑健康生活
染发和熬夜可能导致淋巴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