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颅内动脉瘤

中国神经外科联盟

2009-12-02 www.neuro-f.com.cn A +

颅内动脉瘤[来源: 作者:天坛医院 时间:2009-06-08 点击:]

  动脉瘤是血管壁异常突起引起的一类疾病,外观上多数情况下类似于血管上长出了气球样的小泡,其中充满血液。虽然我们称它为“瘤”,但是从这点我们可以说“动脉瘤”不是“肿瘤”,一般认为它是血管壁局部薄弱引起的病变,有的研究表明可能有一定家族遗传倾向。动脉瘤可发生于全身各个动脉甚至静脉,其中以颅内动脉和主动脉最为常见,举例来说如果动脉瘤发生于主动脉,那么我们就称它为主动脉动脉瘤。动脉瘤随时有发生破裂的危险,严重时可能导致死亡。在这里我们主要介绍颅内动脉瘤,那就是发生在颅内血管的动脉瘤。分类:  动脉瘤的分类方法有很多种。从形状上我们有囊状动脉瘤,梭形动脉瘤等等,典型的囊状动脉瘤呈球形或浆果状,外观一般紫红色,如左图所示。在结构上有真假动脉瘤和夹层动脉瘤之分。真性动脉瘤始终有血管壁包裹,而假性动脉瘤是血管壁破裂,血液从破口流出由于周围组织的包裹而局限在血管周围所形成的;夹层动脉瘤是由于动脉壁内层破裂,血液流至内外层之间的潜在腔隙而形成,从切面上看如同一块夹心饼干。依动脉瘤位置又可将其分为:①颈内动脉系统动脉瘤,约占颅内动脉瘤的90%,包括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瘤,前动脉-前交通动脉瘤,中动脉动脉瘤;②椎基底动脉系统动脉瘤,约占颅内动脉瘤的10%,包括椎动脉瘤、基底动脉瘤和大脑后动脉瘤。根据动脉瘤直径大小又分为:小于0.5cm属于小型,直径在0.6—1,5cm为一般型,直径在1.6—2.5cm属大型,直径大于2.5cm的为巨大型。直径小的动脉瘤出血机会较多。颅内多发性动脉瘤约占20%,以两个者多见,亦有三个以上的动脉瘤。病因学  动脉瘤发病原因尚不十分清楚。动脉壁先天缺陷学说认为,颅内Willis环的动脉分叉处的动脉壁先天性子滑肌层缺乏。动脉壁后天性退变学说则认为,颅内动脉粥样硬化和高血压.使动脉内弹力板发生破坏,渐渐膨出形成囊性动脉瘤。此外,身体的感染病灶如细菌性心内膜炎、肺部感染等,感染性栓子脱落,侵蚀脑动脉壁而形成感染性动脉瘤;头部外伤也可导致动脉瘤形成。但临床均少见。诊断检查 1.首先应确定有无蛛网膜下腔出血。出血急性期,CT确诊SAH阳性串极高,安全迅速可靠。出血一周后,CT叮不易诊断。腰椎穿刺可能诱发动脉瘤破裂出血,故一般不再作为确诊SAH的首选。 2.因颅内动脉瘤多位于颅底部WiLLis动脉环,直径小于1.0C的动脉瘤,CT不易查出。直径大于1.0cm,注射对比剂后,CT扫描可检出。MRI忧于CT,动脉瘤内可见流空。MRA可提示不同部位动脉瘤,常用于颅内动脉瘤筛选。三维CT(3D—CT)从不同角度了解动脉瘤与载瘤动脉的关系,为手术夹闭动脉瘤决策提供更多的资料。 3.脑血管造影是确诊颅内动脉瘤必须的检查方法,对判明动脉瘤的准确位置、形态、内径、数目、血管痉挛和确定手术方案都十分重要。现在我们一般都行DSA(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这种方法更为清晰,经股动脉插管全脑血管造影,可避免遗漏多发动脉瘤。及早造影明确诊断,尽快手术夹闭动脉瘤,可以防止动脉瘤再次破裂出血。首次造影未发现动脉瘤,可能是因为脑血管痉挛而动脉瘤未显影,高度怀疑动脉瘤者,应在3个月后重复造影。治疗:  颅内动脉瘤应手术治疗。采取保守治疗约70%病人会死于动脉瘤再出血。显微手术使动脉瘤的手术死亡率已降至2%以下。  1.手术时机选择:病情较轻的病人,应尽早造影,争取在一周内手术。病情较重,提示出血严重,可能有脑血管痉挛和脑积水的患者,此时手术危险性较大,因等待病情稳定后再进行手术。  2.手术方法:开颅手术直接夹闭动脉瘤蒂是最理想的方法。因它既不阻断载瘤动脉,又完全彻底消除动脉瘤,因此常被采用。动脉瘤壁加固术疗效不肯定应尽量少用。临床还有导管技术可治疗动脉瘤,这种方法是通过血管内气囊、弹簧圈栓塞的介入治疗达到消除动脉瘤的目的。由于这种方法手术创伤小在国内外都备受重视。生活中需要注意的细节:  由于动脉粥样硬化和高血压病和动脉瘤有一定相关性,因此日常保健时应注意多吃一些豆制品,尽量不吃或少吃一些高脂、高糖、高盐类饮食。应注意心态平和,不要动不动发脾气,越发脾气的人,就会越容易得心血管疾病。另外注意多吃水果,少吃盐。比如富含维生素的蔬菜、水果,多吃一点鱼,鱼是可以有助于松弛动脉或者稀释血液,多吃一点这个是可以的。平时适当的运动,吸烟和喝酒对主动脉瘤有激发作用,红酒我们提倡一天喝一杯,多了就起反作用了。

[收藏][推荐][评论][打印][关闭]上一篇:脑疝下一篇:浅谈脑瘤的诊断和治疗最新评论共有0位网友发表了评论查看所有评论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推荐专家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