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颅咽管瘤

中国食品药品网

2009-12-02 www.cnpharm.cn A +

据中国医学论坛报讯相关研究获2008年度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神经外科游潮教授等,通过基础及临床研究,在颅咽管瘤动物模型/细胞系的建立及肿瘤生物学特性研究上有新的突破,对颅咽管瘤实行个性化治疗,改善肿瘤治疗效果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其相关研究成果获得2008年度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
研究者针对目前颅咽管瘤临床和基础研究存在的问题和难点展开工作。
首先,研究者建立了可定量检测的人颅咽管瘤动物模型和体外细胞系,为深入研究奠定了细胞和动物试验基础。
其次,研究者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案,对200余例患者进行研究,探索影响颅咽管瘤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表明,微染色体维持蛋白6、DNA拓扑异构酶Ⅱα可准确预测肿瘤复发的危险。该结果为个性化治疗奠定了基础。
再次,研究者绘制了颅咽管瘤细胞周期图,揭示大部分肿瘤细胞处于G1/G0期,肿瘤细胞为二倍体,瘤细胞坏死、凋亡率较低下,大部分处于相对静止期,从细胞周期动力学角度诠释了肿瘤生长的特点。
最后,研究者通过检测颅咽管瘤组织和细胞生长激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受体蛋白和基因表达水平,从分子、细胞水平探究了生长激素促进残余肿瘤组织复发的机制,并对相应的规避措施进行验证,即应用生长激素、IGF-1受体拮抗剂培维索孟(pegvisomant)、他莫昔芬选择性阻断残余肿瘤细胞的相应受体,可有效降低肿瘤复发率。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推荐专家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