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轮状病毒性肠炎

轮状病毒性肠炎合并肠套叠诊治体会(经验交流)

2009-12-02 www.100md.com A +

轮状病毒性肠炎合并肠套叠诊治体会http://www.100md.com2006年6月1日刘彦平孙正纤于2005年10月至2006年2月我们收治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合并肠套叠9例,现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9例中,男6例,女3例;年龄6~18个月。全部病例均有精神改变,或哭闹不安,或精神萎糜,呕吐及腹泻。伴发热6例,面色苍白4例,血便2例,咳嗽2例,腹胀1例,伴轻度脱水4例,右上腹触到腊肠样包块7例。

1.2辅助检查

住院期间全部病例大便轮状病毒抗原检测(酶联免疫法)呈阳性。腹部X线平片:双膈下未见到游离气体4例。右腹部少气,密度较高。左中上腹或右下腹部可见充气肠管影,未见扩张及液平。腹部B超:右上腹部发现“同心圆”样改变8例。肠套叠发现时间:起病后<24h5例,~48h3例,>72h1例。

1.3治疗结果

行X光下空气灌肠复位术成功8例(<48h),予以外科手术治疗1例(>72h)。全部病例均给予补液止泻等治疗,临床治愈。

2讨论

肠套叠是小儿急腹症中多见的一种疾病,也是婴幼儿急性肠梗阻中最常见的一种,好发年龄6~10个月,多为原发性的。病因尚未明了,一般多认为:(1)婴幼儿时期由于肠系膜的解剖特点,如回盲部尚未固定,活动度大。肠壁环状肌发育欠成熟,壁薄,弹性大。辅食添加,饮食改变,肠蠕动规律处于较大变化时期,是发生肠蠕动紊乱所致。(2)肠管本身疾病,如腹泻、肠炎等,也可能是肠套叠的促发因素。现认为小儿肠套叠的发生与腺病毒或轮状病毒感染也有关,可能与小儿肠管蠕动功能紊乱有关。婴幼儿肠套叠的发生部位最多见于回结型......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推荐专家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