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编号10307451至10307500间共50条。
10307451:麦粒肿
麦粒肿是脸腺的急性化脓性炎症,俗称“偷针”。【病因】此病多见于机体抵抗力减弱、便秘或屈光不正的人。其病原主要由葡萄球菌感染所致。发生在脸缘毛囊皮脂腺者叫外麦粒肿,发生在脸板腺者叫内麦粒肿。【临床表现】症状和过程与一般疖肿相同。开始时,眼脸局部红肿、疼痛、有硬结和触痛,数天以后出现黄色脓点,破溃排脓后红、肿、痛迅速消退,位于外眦部者,因压迫静脉回流,使眼脸及邻近球结膜水肿...查看详细(986字节)
10307452:霰粒肿
霰粒肿亦称为脸板腺囊肿。是由于脸板腺管的阻塞,腺体内滞留的分泌物刺激腺体及其周围组织引起局部发生慢性炎症所致。常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临床表现】表面皮肤正常,在皮下可触到期圆形固定硬结与皮肤无粘连,小的象米粒,大的象黄豆,无触痛。在脸结膜面,病变处呈紫红色。如果继发性感染,亦可变为黄色,情形与内麦粒肿相似(有时囊肿从结膜面穿破,形成肉芽组织,突出于脸结膜面)。【治疗】1、囊肿细小者有自行吸收的可能...查看详细(553字节)
10307453:睑缘炎
俗称“红线锁边”是睑缘的亚急性或慢性炎症,常易复发,因慢性结膜炎、风尘或刺激性气体等长期刺激及不良卫生习惯而引起的。分为鳞屑型、溃疡型和眦部睑缘炎三种。【临床表现】鳞屑型:睑缘潮红,但肿胀并不明显,在睫毛根部有灰白色的脱屑,睫毛容易脱落,但能再生。溃疡型:睑缘充血肿胀,睫毛根部有溃疡和结痂,常使睫毛胶粘成束,最后因为毛囊被破坏,睫毛脱落,不能再生,并因瘢痕形成和收缩,使睫毛乱生...查看详细(793字节)
10307454:睑内翻和倒睫
睑缘向眼球方向翻转,为睑内翻;睫毛一根或数根倒向眼球,但睑缘位置仍正常称倒睫。睑内翻必须有倒睫,而有倒睫者不一定有睑内翻。【病因】此病是继发性眼病,主要由于睑结膜、睑缘、及睑板产生瘢痕性收缩引起睑板肥厚变形、睑缘向内所引起,最常见的原因为沙眼、其次为溃疡性睑缘炎及结膜烧伤。此外眼轮匝肌痉挛也可引起。【临床表现】患本病时睑缘向内卷入,睫毛接触眼球,角膜长期受倒睫磨擦而致混浊或发生溃疡...查看详细(600字节)
10307455:睑外翻
指眼睑向外翻转使睑结膜暴露,暴露的睑结膜表面由于得不到泪液的湿润而干燥粗糙、肥厚、充血,下睑外翻者由于小点离开正常的位置,泪液不能通过泪小点进入泪道而经常流泪;上下睑闭合不全(又称兔眼),使角膜经常暴露在外,易受外伤造成角膜溃疡或变为混浊。眼睑皮肤上的瘢痕性收缩,是睑外翻的常见原因。此外面神经麻痹和某此老年人的眼睑皮肤松弛,也可引起民睑外翻。瘢痕性眼睑外翻主要应行手术,对麻痹性的应进行原因的消除和针刺治疗...查看详细(424字节)
10307456:上睑下垂
可分先天和后天两种:先天性的通常多见于两眼。由于提上睑肌或支配该肌的神经核发育不全;后天性的由于神经麻痹所致。上睑下垂遮盖瞳孔阻碍视力。治疗方法为除去致病原因,施行手术矫正。...查看详细(190字节)
10307457:泪囊炎
根据临床表现不同,泪囊炎一般分为两种:慢性泪囊炎和急性泪囊炎。慢性泪囊炎【病因病理】本病为泪囊粘膜之慢性炎症,是由于长期鼻泪管阻塞,泪液蓄积在泪囊内发生腐败,细菌在泪囊繁殖生长,并刺激泪囊壁的粘膜发炎而产生粘性或脓性分泌物。常见细菌为肺炎双球菌、链球菌、葡萄球菌。鼻泪管阻塞常因慢性鼻炎、鼻中隔偏曲、鼻息肉、鼻窦炎、沙眼和外伤等引起。【临床表现】为长期泪溢...查看详细(875字节)
10307458:急性结膜炎
急性结膜炎俗称“火眼”,是由细菌或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眼病。最常见细菌有结膜炎杆菌、肺炎双球菌和葡萄球菌。常通过不洁的毛巾或脏手、患者洗脸用具而传染。此病多见于儿童,往往在家庭或幼儿圆内互相传染。【临床表现】自觉症状:一般起病较快,眼部刺痛、烧灼感、异物感。体征:1、结膜充血,水肿,严重者常伴有结膜下小点状出血,即所谓蚤咬样出血点。2、结膜囊中有粘液脓性分泌物...查看详细(1161字节)
10307459:沙眼
沙眼是由沙眼病毒感染引起的慢性传染性结膜炎。其特点为结膜组织的弥漫性细胞浸润及滤泡形成,睑结膜与穹窿部因有乳头与滤泡而变粘糙,形如沙粒、花椒、故名沙眼。此病可结瘢而自愈,也可以再感染复发,但常因并发病或后发病而严重影响视力。【流行病学】沙眼的流行很广,全世界约1/4的人口患此病。患沙眼者的性别无何差异,任何年龄均可感染,但以儿童时期感染者最多,沙眼的免疫力很弱,治愈以后可再被感染。沙眼在我国的流行...查看详细(4143字节)
10307460:翼状胬肉
翼状胬肉是睑裂部对膜增生肥厚为主的结膜病。多与长期受日光、风尘刺激或沙眼病毒刺激有关。多见户外工作者,特别是沿海地区的渔民更多。【临床表现】常在睑裂部鼻侧有三角形粘膜皱襞,从球结膜粘连于角膜表面如鸟翼状。附着在角膜上之尖端称头部,跨越角膜缘部分称颈部,其球结膜的部分为体部。本病分进行性、静止性两种:前者胬肉充血肥厚,进展较快;后者血管少呈膜状,静止不变。本病均无疼痛,当病变到达瞳孔区时...查看详细(981字节)
10307461:巩膜炎
本病多为过敏所致,与风湿及结核病有关,多见于成年女性。发病较为缓慢,对治疗反应亦较慢。有复发倾向,严重者亦可毁坏眼球。【临床表现】一般分表层巩膜炎及深层巩膜炎两种。1、表层巩膜炎:在巩膜的一部分发生实质性的暗红色隆起结节,球结膜局限性充血。有明显的压痛与疼痛。2、深层巩膜炎:除上述症状外时常伴有睫状充血、角膜后沉着物、房水混浊、瞳孔缩小或虹膜后粘连等虹膜睫状体炎症状...查看详细(683字节)
10307462:青光眼
青光眼是以眼压增高伴有视力障碍为主的一种眼病,如不及时治疗,常因持续高眼压使视网膜、视神经萎缩而严重影响视力,甚至失明。本病较常见,多为双眼先后起病,是致盲重要原因之一【临床分类】(一)原发性青光眼1、急性充血性青光眼。2、慢性充血性青光眼3、慢性单纯性青光眼。(二)继发性青光眼:由于虹膜睫状体炎、外伤、白内障、眼内肿瘤等原因引起。(三)先天性青光眼:胎儿在发育过程中受到某种因素影响...查看详细(2861字节)
10307463:白内障
晶状体所以保持它的透明性,完全依赖特殊的、复杂的新陈代谢作用;不论是外伤、毒性或代谢障碍(局部或全身),均可使晶状体变浊成白色,故称白内障。白内障可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两大类。就病变过程来说,先天性的白内障则是静止性的,而后天性的白内障则是进行性的。后天性的白内障常见的有老年性、外伤性和并发性三种(并发性白内障是由于其他眼病所引起,如虹膜睫状体炎、青光眼等。)本节仅介绍老年性白内障。【临床表现】(一)发病年龄一般在五十岁上下...查看详细(1288字节)
10307464:视网膜脉络膜炎
【病因】多为结核过敏反应和病灶感染,病变可以发生在脉络膜和视网膜的任何部位,但以在黄斑部较为多见。如发生黄斑部则称为中央性视网膜脉络膜炎。【临床表现】患视眼力减退,眼前觉有闪光或暗点,有时有视物变形(物象较原来的大或小,或看直线有弯曲现象)。眼底检查可看脉络膜视网膜上有黄白色渗出质点或块(病灶)。新鲜病灶边缘模糊,陈旧病灶周围有黑色素沉着,成为瘢阆组织。彻照法检查可能见到玻璃体有点状或絮状的飘浮物...查看详细(837字节)
10307465:鼻前庭炎及鼻前庭疖
鼻前庭毛囊皮脂腺或汗腺的局限性急性化脓性感染叫鼻疖,鼻前庭皮肤的弥漫性发炎的叫鼻前庭炎。【病因】常见于鼻腔有急性或慢性炎症患者,前庭部皮肤经常受到鼻内分泌物的刺激。有挖鼻习惯的人常损伤该处皮肤,使细菌侵入皮内毛囊,引起炎症及疖肿。【临床表现】鼻前庭发炎时患者感觉鼻前庭发痒,灼痛。检查局部可见鼻前庭皮肤红肿、糜烂、脱屑、结痂等。疖的症状较重,胀痛显著...查看详细(785字节)
10307466:慢性鼻炎
慢性鼻炎系鼻腔粘膜性炎症,可分二类:单纯性鼻炎及肥厚性鼻炎。单纯性的特点是粘膜呈慢性充血肿胀,而肥厚性者除慢性充血外,粘膜组织增厚,严重者下鼻甲骨质也增殖肥大。所以前者可能是后者的初发期变化。【病因】常是急性鼻炎反复发炎的结果。慢性鼻窦炎、鼻中隔显著偏曲及小儿腺样体肥大等局部原因影响正常通气及引流可致发生本病。全身方面,饮酒过度,慢性便秘以及心、肺、肾等疾病引起局部郁血者,均能导致慢性鼻炎...查看详细(1369字节)
10307467:萎缩性鼻炎
本病是一种慢性病,主要病理变化为鼻粘膜,骨膜以及鼻甲骨的萎缩,此种萎缩现象是由于不明原因的闭塞性动脉内膜炎所致。某些病变严重者鼻内痂皮常有特殊臭气,称为臭鼻症。【病因】确实的原因还不清楚。有细菌传染、内分泌失调、解剖学上的异常、遗传等学说。生活环境如营养不良、居处阴湿、卫生条件差等常与本病有关。这些找不出明显原因的,称为原发性萎缩性鼻炎。由于鼻腔手术或特殊传染病病(如梅毒、结核等)对鼻腔的严重破坏后...查看详细(1232字节)
10307468:过敏性鼻炎
本病是一种间歇发作的鼻粘膜变态反应,实为一全身疾病而具有显著的鼻部症状。【病因】主要由于身体对外来或内在的一些刺激因素,发生了变异性反应,这些反应表现在鼻腔粘膜上,即是本病。常见的刺激因素有食物、药品、花粉、羽毛、尘土、冷热变化、细菌、霉菌等。患者往往是神经系统高度敏感的人,具有过敏反应素质或有其他变态反应性病史:如哮喘、荨麻疹、湿疹等。【临床表现】典型症状是阵发性喷嚏、鼻阻塞、流大量清水样鼻涕...查看详细(1011字节)
10307469:鼻息肉
鼻息肉是鼻腔或鼻窦内的粘膜水肿下垂形成的,借着小蒂由上挂下;具有特殊滑润光亮外形,形如鲜荔枝肉。【病因】鼻息肉是成人的常见病,儿童极少发生。此病的发生多认为是变太反应性鼻炎和鼻窦粘膜高度水肿所致,但也有人认为与鼻腔和鼻窦粘膜长时期受到炎性刺激,导致静脉周围炎和淋巴管炎,静脉和淋巴回流受阻,形成粘膜水肿,而逐渐变为息肉。好发部位顺次为中鼻甲、中鼻道、筛窦和上颌窦等...查看详细(1074字节)
10307470:鼻窦炎
鼻窦炎是指鼻窦粘膜的炎症,可分为急性和慢性鼻窦炎。按发生部位不同,鼻窦炎包括上颌窦炎、筛窦炎、额窦炎及蝶窦炎四种,而其中以上颌窦炎发病率最高,这是因为它位于其他鼻窦之下面,窦腔大,窦口位置高引流不畅,加之有些牙根病变可波及上颌窦内。【病因】凡是引起鼻窦口阻塞,影响鼻窦引流和通气时,都可引起鼻窦炎,其原因有:(一)鼻腔炎症:鼻腔粘膜与鼻窦粘膜直接相连,在疾病上互为因果。鼻炎时...查看详细(3899字节)
10307471:鼻出血(鼻衄)
鼻出血是平、战时常见的一种症状,轻的仅涕中带血;严重的可流血不止,甚至进入休克,反复出血的可造成贫血。鼻出血是由于局部或全身的原因使鼻腔血管破裂而引起的,它常见于鼻中隔的前下方。这是由于该区血管交织成网,部位表浅,周围疏松组织及少的缘故。【病因】(一)局部原因1、外伤:常见用手挖鼻、碰撞、手术等。2、炎症:急慢性鼻炎、鼻窦炎时,鼻粘膜糜烂、溃疡出摁...查看详细(1822字节)
10307472:慢性咽炎
【病因】一、多为急性咽炎反复发作而转为慢性。二、慢性病鼻炎、鼻窦炎,常因鼻塞而张口呼吸,或因脓性分泌物刺激咽部引起慢性咽炎。三、慢性扁桃体炎、龋齿等炎症向咽部扩散。四、经常接触粉尘、化学气体或烟酒过度刺激咽部引起的慢性咽炎。五、全身性疾病如风湿病、盆血、慢性支气管炎及心、肝、肾等慢性病也可诱发慢性咽炎。【临床表现】病人常感咽部不适...查看详细(833字节)
10307473:急性喉炎
急性喉炎是喉粘膜及声带的急性发炎,往往是整个上呼吸道感染的一部分,发病原因和致病诱因与急性鼻炎、咽炎相同。【临床表现】在起病的时候,喉内有发热、刺痒和干燥不适的感觉,随着病情的发展,声音嘶哑,严重时可以完全发不出声音,并常伴有喉部疼痛及咳嗽。间接喉镜检查可以看到整个喉部粘膜充血,声带红肿,并常在声带上散布一些脓性粘液分泌物。小儿的急性喉炎是一种应该重视的疾病。因为儿童的喉腔很小...查看详细(1186字节)
10307475:外耳道疖和外耳道炎
外耳道是外耳道毛囊或皮腺的发炎。有时外耳道皮肤或皮下组织有较广泛的炎症,叫弥漫性外耳道炎。此病多因挖耳损伤,脏水入耳,细菌、霉菌的感染引起。【临床表现】常有轻重不同的耳痛,张口和咀嚼时疼痛加重。检查外耳道可发现突起的小疖,如已破裂,则有脓流出,如系外耳道炎则外耳道呈弥漫性红促与压痛。以指压耳屏或牵引耳郭亦可使疼痛加剧(急性中耳炎在牵引耳郭或压耳屏时并不痛)。【治疗】1、耳部热敷...查看详细(717字节)
10307476:卡他性中耳炎
卡他性中耳炎是非化脓性中耳病变,分急性和慢性。【病因】本病是因咽鼓管阻塞,失去了使鼓室通风和排液的正常生理作用,鼓室内的空气渐被吸收而形成负压,气压降低,中耳粘膜渗透性改变,引起血清渗出,鼓室出现积液,若处理不及时,常可因渗出液久留,形成纤维组织,影响鼓室的传音作用。导致咽鼓管阻塞的原因有:一、急性上呼吸感染,鼻腔及鼻咽部粘膜充血肿胀,咽鼓管之开口也有同样的病变而引起阻塞...查看详细(1467字节)
10307477:急性化脓性中耳炎
【病因】本病主要为中耳粘膜急性化脓性炎症。病原菌以溶血性链球菌及葡萄球菌为主。一般是继发于感冒,致病菌经咽鼓管侵入鼓室,特别是在用力擤鼻时,使鼻涕进入中耳引起感染。急性传染病(如麻疹、百日咳、流感等)时,身体低抗力弱,亦易并发本病。后鼻孔填塞、鼻腔手术的填塞物放置过久,以及不适当的鼻腔冲洗,以可使细菌进入鼓室。鼓膜外伤,如处理不当常引起中耳炎症。感染途经咽鼓管为主...查看详细(2417字节)
10307478: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是鼓室的慢性化脓性炎症,大多是由于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末得到及时治疗迁延所致。本病患者鼓膜穿孔,耳道长期流脓,不但听觉损失严重,有时对生命也有威协,所以必须注意。【临床表现】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按其病理变化可分三型。第一型单纯型:病变仅局限于中耳粘膜,不扩展到骨质,病变不重,可经多年而基本上不发生严重的并发症。患者长期或间歇性耳流脓,脓液不臭,鼓膜中央部小穿孔...查看详细(2173字节)
10307479:鼻咽癌
鼻咽癌是我国常见恶性肿瘤之一,以华南地区发病率较高,发病年龄多在30―50岁之间,早期症状往往不突出,常与其他疾病症状相似,易延误早期诊断。鼻咽癌多发生于鼻咽顶、咽隐窝,其余各壁亦可发生。癌肿多呈肉芽结节状,也有在粘膜下浸润而致表面隆起,或表面粗糙不平形成小溃疡。【临床表现】一、鼻涕带血及鼻塞:鼻出血量不多,表现为鼻涕内带鼻,往往回吸后从口内吐出。对这种情况,应该提高警惕...查看详细(1570字节)
10307480:梅毒
梅毒是由苍白螺旋体引起的一种慢性性接触传染病,可以侵犯皮肤、粘膜及其他多种组织器官,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亦可感染后多年无临床症状而呈潜伏状态。【病因及病理】梅毒病原体是梅毒螺旋体(苍白螺旋体),在湿润的环境中易生成,干燥、煮沸和一般消毒剂都有可以速迅杀灭。梅毒流行于世界各地,在16世纪才由国外传达室入我国,最先流行于华南一带,俗称为杨梅疮。后天梅毒的传染主要是通过性交方式...查看详细(5479字节)
10307481:淋病
淋病是由淋病双球菌感染引起一种泌尿生殖系统传染病,好发于青壮年,为常见的性传播疾病之一。【诊断要点】一、大多有不洁性生活史或配偶感染史。偶可通过间接接触传染,胎儿可经产道患病。二、潜伏期2――10天,平均3――5天,女性可稍长。三、临床表现(一)男性淋病:急性期主要表现尿道炎症状,尿道口红肿、发庠、疼痛及有稀薄溢液,24小时后可出现尿道口溢脓、尿频、尿痛及排尿困难...查看详细(2442字节)
10307482:非淋菌性尿道炎
非淋菌性尿道炎是指临床有尿道炎的表现,而尿道分泌物涂片及培养淋球菌均阴性的一类疾病,主要由沙眼衣原体及分解尿素支原体引起,属性传播疾病之一。青壮年好发,女性多于男性。【诊断要点】一、患者有不洁性交史,潜伏期1―3周。二、主要表现尿道炎的症状:尿道刺痒、灼痛,可伴有轻重不同的尿急、尿痛及排尿困难,晨起排尿前尿道口溢液,分泌物清稀。三、男性可并发附睾炎,女性可合并宫颈炎、盆腔炎、异位妊娠、不育症等...查看详细(851字节)
10307483:尖锐湿疣
尖锐湿疣又名生殖器疣或性病疣,是由人类乳头瘤病毒6型、11型、16型、18型及33型感染引起的性传播疾病,临床表现以形成局部疣状增生性病变为主,其中人类乳头瘤病毒16型、18型长期感染与女性宫颈癌的发生有关。【诊断要点】一、多有不洁性生活史或配偶感染史,少数通过接触污染的用具感染,新生儿亦可通过产道受染。二、潜伏期1―8个月不等,平均为三个月。三、初发损害为小而柔软的淡红色丘疹...查看详细(1911字节)
10307484:性病淋巴肉芽肿
【病因】性病淋巴肉芽肿的病原过去认为是病毒,现知其特性与立克次体相近似,在分类中已将其排除病毒之外,划归入立克次体目,衣原体科,与鹦鹉热、砂眼病原体同属一类。本病散布于世界各地,以热带、亚热带地区较多见。【临床表现】性病淋巴肉芽肿衣原体通过性交接触侵入人体后,侵犯腹股沟淋巴结。潜伏期2―30天。首先在侵入处的皮肤出现一个小而浅的溃疡,但常被患者忽略。随后两侧腹股沟淋巴结肿大、疼痛...查看详细(1584字节)
10307485:腹股沟肉芽肿
腹股沟肉芽肿是一种通过性交传播的传染病,其特点是腹股沟及外生殖器的皮肤、粘膜形成慢性溃疡性肉芽肿病变。【病因】病原是肉芽肿性杜氏菌,革兰氏染色阴性,在病变组织的大单核细胞中,形成椭圆形两极深染的小体,称杜氏体。过去认为本病仅见于热带、亚热带地区,现知全球各地均可发生。【临床表现】潜伏期3―40天。起病时首先在腹股沟,外生殖器的皮肤出现一个丘疹,迅速破溃而形成溃疡...查看详细(1315字节)
10307486:软下疳
【病因】软下疳的病原菌为杜氏嗜血杆菌,通过性交接触传染。有些人感染后无症状,成为本病的传播源。【临床表现】潜伏期1―3天。起病时,首先在生殖器的皮肤粘膜出现红斑,很快变成丘疹及脓疱,溃破后形成边缘不整的溃疡,整个溃疡及周围组织不变硬,底部有脓性、坏死性、灰色分泌物覆盖,有明显的疼痛及压痛。溃疡的直径一般不超过2厘米。在溃疡的周围皮肤可通过自家接种而出现多个溃疡。以上特点与梅毒性下疳显著不同...查看详细(1011字节)
10307487:艾滋病
艾滋病是AIDS字头的译音,即Acquetimmulogicaldeffectsyndrome(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所以,艾滋病就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该病从1981年在美国最早报告以来,仅仅几年时间,由于传染快,迄今已在世界各地广泛发展该病,且该病死亡率在50%左右,已引起国际上重视。主要由同性恋与异性恋传染,故被认为是性传播疾病之一。我国国内从1989年后已有传染病例报道...查看详细(5376字节)
10307488:生殖器疱疹
【病因】生殖器疱疹是由单纯疱疹病毒引起的一种性传播疾病。本病发病率高,因反复发作效果不满意。疱疹病毒通过性接触经生殖器皮肤粘膜的微小裂缝进入皮肤粘膜细胞。病毒在细胞内复制,并直接播散到周围细胞引起病变。【临床表现】本病潜伏期3~5月,男性多见于阴茎头、冠状沟、阴茎体和阴囊等部位。患部先有烧灼感,继而在红斑基础上发生成群的小水泡,3~5天水泡破溃形成糜烂或浅的溃疡,并有剧烈疼痛...查看详细(1532字节)
10307489:生殖器滴虫病
【病因病机】生殖器滴虫病主要是因感染阴道滴虫所致。本病主要是通过性交传给对方,或用公用浴室、浴物、洗澡盆、游泳池及医疗器械间接传染。传染后体病主要是寄生于阴道、尿道、膀胱和子宫;也可寄生于男性尿道、前列腺和附睾内。【临床表现】本病潜伏期4至7天,女性阴道粘膜发炎呈鲜红色,有假膜状的斑点,泡沫状的白带增多,阴道有灼热感,处阴搔痒,常因搔抓而继发外阴湿疹样改变。有的患者出现下腹部疼痛...查看详细(901字节)
10307490:生殖器霉菌感染
生殖器霉菌感染,主要是念球菌感染所致,由于近年来广普抗生素的广泛应用,使本条件致病菌的生殖器感染有发病增加的趋势。【病因】生殖器霉菌感染,是由念球菌属的真菌,以白色念球菌为主所引起的生殖器皮肤粘膜急性或慢性炎症。念球菌属在正常情况下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和人体口腔、胃肠道、阴道粘膜及皮肤上,在免疫力低下的个体,如大量使用广普抗生素、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和患糖尿病、肿瘤的病人,很易发生感染。【临床表现】女性外阴红肿...查看详细(1323字节)
10307491: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治进展
近年来,由于对心肌炎的病原学进一步了解和诊断方法的改进,心肌炎已成为常见心脏病之一,对人类健康构成了不同程度的威胁,因而对此病的诊治研究也正日益受到重视。1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本病诊断必须建立在有心肌炎的证据和病毒感染的证据上。胸闷、心悸常可提示心脏波及,心脏扩大,心律失常或心力衰竭,为心脏明显受损的表现,心电图上ST-T改变与异位心律或传导阻滞反映心肌病变的存在。但对于怀疑为病毒性心肌炎的患者...查看详细(3551字节)
10307492:结肠黑变病的临床研究
结肠黑变病(MC)是一种以结肠粘膜色素沉着为特征的非炎症性肠病,以前国外报道较多。随着便秘发病率的增加和肠镜诊断水平的提高,MC的发病率在国内呈明显的上升趋势。1病因和发病机制便秘和长期口服泻药是目前被大多数学者所公认的引起MC的最主要原因,其中尤以蒽醌类药物为著。但近年报道,口服以番泻叶、大黄或芦荟等提取物制成的泻药和二苯甲烷类泻药(如便塞停),亦可导致MC。泻药中所含的各类色素是致病的根本原因...查看详细(3284字节)
10307493:介入治疗的临床应用
介入治疗属于放射学的范畴,主要是利用放射诊断学的器械技术、方法,利用多种导管技术,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介入放射学(IVR)这一术语是1976年Wallace首先应用,早在1967年Margulis曾使用介入诊断放射学nterventionalDiagnosticRadiology一词,1978年出版了专门杂志,真正发展只有二十几年历史。随着放射影像学的不断发展,尤其是先进的数字减影技术(DSA)广泛应用...查看详细(6166字节)
10307494:纳米技术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研究进展及前景
纳米技术是指1~100nm(nanometer,简称纳米nm)尺寸上研究和应用原子、分子的结构特征及其相互作用的高新科学技术。80年代开始研究的纳米技术在90年代获得了突破性进展,它给许多行业带来巨大变化,它对生物医学工程的渗透与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它将生物兼容物质的开发、分析与检测技术的优化、药物靶向性与基因治疗等研究引入微型、微观领域,并已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纳米技术在临床医学领域中的应用将成为21世纪发展的必然...查看详细(11429字节)
10307495:一氧化氮与疾病发生机制研究进展
1986年Furchgott和Ignarro分别提出内皮细胞舒张因子的本质是一氧化氮(NO)。目前随着NO基础研究的进展,发现NO的生物学作用涉及到众多学科并参与机体的多种生理功能,现已成为国内外医学领域研究的热点和前沿之一。实验证实,NO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生理性和病理性因子,并参与了许多疾病的发生、发展机制。现对近年来NO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蛛网膜下腔出血(SAH)人体内血管内皮细胞产生释放的NO对脑血流维持有着重要作用...查看详细(6238字节)
10307496:一氧化碳:新的神经递质
早在60年代就发现人类能产生内源性一氧化碳(CO)。然而,CO的生物学作用和地位长期未受到重视,既往研究仅局限于它的生物学毒性;直至90年代初期,国外有关CO的生物学研究才取得重要的进展,CO与一氧化氮(NO)有许多相似的功能,如二者都是小分子气体。都能在胞浆中与可溶性乌苷酸环化酶(GC)结合并使之激活,继而使细胞浆环磷酸鸟苷、cGMP水平上升,在调节细胞功能和信息传递方面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并且其发挥作用的方式亦类似于NO...查看详细(6266字节)
10307497: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近况
慢性乙型肝炎(CHB)目前仍以综合治疗为主。由于乙肝病毒的持续复制与肝损害密切相关,因此,抑制病毒复制是CHB治疗的重点。现将CHB抗病毒治疗的近况总结如下。1干扰素干扰素(IFN)有α-IFN、β-IFN和γ-IFN三种,分别由人体的白细胞、纤维母细胞和致敏淋巴细胞产生,以α-IFN作用最强,其作用机制在于阻断病毒繁殖和复制,但不能进入宿主细胞杀灭病毒,而是与细胞膜接触并在细胞内产生一种特殊的蛋白质...查看详细(4960字节)
10307498:临床使用钙拮抗剂注意的问题
钙拮抗剂(CaA)广泛用于临床治疗高血压、冠心病、心律失常、脑血管病及大量非心血管病取得了医学史上的重大突破,而且新的剂型及新的同类药物仍在不断地开发之中。临床如使用CaA不当,或在治疗过程中观察不仔细,会产生不良的后果,给患者带来不利的影响或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现就临床使用CaA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阐述如下。1对心功能的影响自70年代CaA作为血管扩张药通过减轻后负荷,降低血压而广泛用于心功能受损的高血压及冠心病治疗以来.其疗效及安全性受到关注...查看详细(6540字节)
10307499: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是一种以妇女为主(男女之比为1:9)的慢性进行性疾病。其特点为肝内胆管进行性破坏,伴随门脉周围炎症,最终导致肝纤维化和肝硬化。PBC与丙酮酸脱氢酶复合物抗体,即抗线粒体抗体(AMA)密切相关,其发病机制不详,并且尚无确定的药物治疗。对那些症状难以控制者和终末期患者,肝移植是惟一有效的治疗措施。1发病机制PBC的具体发病机制不明。该病一直被认为是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范例...查看详细(6293字节)
10307500:原发性震颤的临床研究
原发性震颤(essentialtremor,ET)是一种常见的运动障碍。又称为特发性震颤、良性震颤。常有家族史,故又称为遗传性震颤或家族性震颤。1887年Dana首次描述了该病,100多年来,尽管在其病因、发病机制、临床特征、诊断与治疗诸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目前仍确诊困难,治疗无非常有效办法。为提高对本病的认识,今就本病发生机制、临床特征、诊断、鉴别、治疗及基础研究等方面简要概述。1发病机制本病的病理研究至今尚未发现异常改变...查看详细(4920字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