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慢性化脓性骨髓炎

慢性化脓性骨髓炎

2009-12-02 www.zjguke.com A +

急性骨髓炎治疗不及时或不彻底,引流不畅,在骨内遗留感染病变,死骨或脓肿,即转为慢性骨髓炎。如骨内病灶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则全身症状轻微。但是一旦身体抵抗力低下,炎症化脓仍可发展,再引起急性发作。病变可迁延数年,十数年甚至数十年,局部窦道流脓,时好时坏,窦道长期不愈合。

  X线表现

  1.软组织肿胀慢性骨髓炎急性发作部位,软组织改变以炎性浸润为主。软组织局限性肿胀,皮下脂肪出现网状结构。慢性期,则以软组织增生修复为主,在骨膜破裂严重部位,骨膜下脓肿吸收机化后,形成局限性软组织肿块,边缘比较清楚,在随诊过程中,可见这种软组织肿块逐渐缩小,可与肿瘤相鉴别。

  2.骨质破坏骨髓炎在急性期,骨质破坏是由化脓病变直接对骨的溶解破坏。在慢性期则是肉芽组织对死骨清除的破坏。慢性骨髓炎中的病灶在急性发作时也可发生溶骨性破坏,其破坏边缘模糊,局部软组织肿胀,还可产生骨膜反应。而慢性骨脓肿形态多规整,呈类圆形,边缘清楚完整。

3.死骨在慢性期,由于肉芽组织对死骨的清除,死骨边缘清楚呈虫噬样。

  4.骨质疏松慢性骨髓炎急性期因废用而发生骨质疏松,X线表现为骨密度减低,骨小梁纤细变少甚至模糊,可出现斑片状骨小梁缺损区,骨皮质变薄,慢性期则骨小梁变粗,骨结呈粗网状疏松的骨纹理。

  5.骨质增生硬化是慢性骨髓炎修复过程中的必然反应。在慢性骨髓炎中,病灶周围新生的骨组织,骨小梁密集,排列紊乱,X线表现呈均匀骨化阴影,无骨纹理结构,这种新生骨的中心常有活动病灶存在,当炎性病变完全吸收后,则周围的新生骨经过改建吸收,变为有骨纹理结构可见。病变治愈后,增生的骨组织可完全吸收,髓腔沟通,在骨脓肿周围的骨质增生,范围常较广泛,其密度由病灶边缘向周围逐渐减低,浓密处无骨纹理结构,较淡处可见增粗密集的骨纹理结构。

  6.骨膜反应

  骨包壳:骨膜反应与骨包壳都是由于骨破坏和骨坏死所引起的骨膜新生骨。骨膜反应是在存活的骨皮质外面形成的,在骨髓炎治疗修复过程中,可逐渐吸收消失。而骨包壳则是由大块死骨干周围被剥离的骨膜形成的。只要死骨存在,这种骨包壳将活跃增生。死骨清除后或经过吸收消失后,骨包壳经过改建塑形,可代替坏死的骨干,最终形成接近正常的皮质骨。死骨的形成和吸收是一个有规律的演变过程,婴幼儿和儿童骨髓炎,骨内脓液广泛扩散至骨膜下,如骨膜广泛剥离,所形成的大块骨干坏死外有包壳形成。如骨膜广泛破坏,则坏死之骨干即形成赤裸之大块死骨,当死骨吸收或手术摘除后,将造成骨质缺损、骨缩短畸形。青少年骨髓炎多为弥漫性骨破坏,形成多发小块死骨,在修复过程中,小块死骨可被吸收。新骨充填。

  7.残存病灶如何寻找慢性骨髓炎中的残存病灶,这是慢性骨髓炎X线诊断的主要问题。对每例慢性骨髓炎的照片,都应明确指出哪里有病灶。可以从五个方面观察:①骨增生硬化区内无骨纹结构;②骨硬化中有破坏区;③破坏区内有死骨;④在病灶周围有骨外膜反应;⑤病灶附近软组织肿胀。凡有上述征象,均表明存在残留病灶或活动病灶区。

  8.转归慢性骨髓炎趋向愈合时,其X线表现有大量骨质增生与骨皮质融合,患骨增粗,密度增高,骨内膜及骨髓腔的骨质增生硬化,坏死空腔变小。病变如继续好转,骨小梁逐渐趋向清晰,骨髓腔又重新出现,骨皮质外形亦渐趋变平,厚度亦渐趋正常,但骨的畸形可持续存在一个较长时期。CTCT表现与X线相似,主要表现为骨皮质增厚,骨髓腔变窄和骨密度增高。但对临床确定死骨非常重要。CT对死骨的表现为孤立的浓密骨块,被低密度的脓腔所包绕。

 MRI慢性骨髓炎的骨硬化改变在T。加权像表现为髓腔内的低信号、无信号的骨皮质影增厚和不规整。T2加权像骨髓腔和骨皮质信号混杂,死骨表现为低信号,而死腔和脓液则表现为高信号。 如果您还有疑问,请连线24小时在线咨询医生:在线医生
 医院地址:杭州市天目山路319号(天目山路古墩路交叉口,西湖广电对面)更多健康关注[腰椎科普]捶背能防腰肌劳损吗?[骨髓炎科普]吃零食吃出骨髓炎[骨髓炎科普]儿童关节炎别错过治疗时机[创伤科普]骨科专家分析刘翔因腿伤退赛[颈椎病科普]电脑综合症的治疗[风湿类风湿科普]脚跟痛、反复发热考虑风湿病[腰椎科普]腰椎病与平时“用腰不当”有关[骨科药品]让宝宝变得“骨”气十足[研究所动态/新闻]“耳骨打洞”威胁健康![颈椎病科普]教你“五招”有效预防颈椎病![研究所动态/新闻]骨科专家:治疗腰腿痛前须辨明病因[研究所动态/新闻]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推荐专家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