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2009-12-02 www.yule.com.cn A +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是中耳黏膜,甚至骨膜、骨质的慢性化脓性炎症。常于慢性乳突炎同时存在,是一种不仅影响听力,且可危及生命的耳科常见病。临床以长期耳漏、鼓膜穿孔及听力下降为主要特征。致病菌以变形杆菌、绿脓杆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为多见。病因多由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延误治疗迁延而成。鼻及咽部慢性疾病亦常为致病诱因。根据病理变化特点,临床上将其分为三型,(1)单纯型:最常见,多为咽鼓管感染所致,又称咽鼓管鼓室型。病变主要在鼓室黏膜。鼓膜常呈紧张部中央性大穿孔,耳分泌物为黏液性或黏脓性,无臭味;(2)骨疡型:又称肉芽型或坏死型。病变达骨质,可在听小骨、鼓窦周围形成骨疡,可发生肉芽或息肉。鼓膜紧张部中央性或边缘性穿孔,分泌物为脓性,有臭味。(3)胆脂瘤型:中耳或乳突腔有胆脂瘤形成。其非真性肿瘤,为鼓膜及外耳道表皮长入鼓室后上皮反复脱落并层层堆积而成。瘤体逐渐增大压迫周围骨质,加之蛋白溶解酶的作用而使骨质吸收并形成空洞。鼓膜穿孔多位于松驰部或紧张部后上边缘,分泌物有特殊臭味及白色脱屑状物。乳突X线片提示上鼓室或鼓窦、乳突有典型空洞性骨质破坏区。上述三型中耳炎均有不同程度的听力减退,多呈传导性聋,可发展至混合性聋甚而感音神经性聋。由于中耳及其周围解剖结构复杂,邻近内耳及中、后颅窝,如中耳、乳突长期流脓不畅或有骨疡、胆脂瘤性骨质破坏,即可使炎症侵袭至邻近组织而引起颅内、外合并症。故临床上一旦出现剧烈头痛,恶心、呕吐,高热,眩晕,周围性面瘫等症状,即提示有颅内、外合并症发生之可能。耳源性颅内、外合并症包括有:乳突骨膜下脓肿,迷路炎,周围性面瘫,脑膜炎,脑脓肿等。对于单纯性中耳炎以局部滴药治疗为主,可辅助加以欧压疗法及高负压疗法,目的为消除脓液,充分引流至干耳。如鼓膜长期遗有大穿孔,可待完全干耳3~6个月后行鼓膜修补或鼓室成形手术。骨疡型中耳炎按上述治疗无效,则应考虑手术治疗。胆脂瘤型中耳炎一旦确诊,应尽早施行手术,彻底清除病灶,以防颅内、外合并症的发生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推荐专家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