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赵信丽,孙志庭,张晓慧
【关键词】上颌窦炎;细菌学;微生物敏感试验
[摘要]目的研究慢性上颌窦炎细菌分布情况及分离菌株对常用抗生素的敏感度。方法对62例慢性上颌窦炎患者进行功能性鼻内镜手术中,采集窦腔分泌物或病变窦黏膜进行细菌培养分离和常规抗生素的药敏试验。结果62份标本中,共分离细菌104株,需氧菌生长47份,厌氧菌生长15份。分离菌株对青霉素的总敏感度为50.16%,头孢唑啉钠总敏感度为86.63%。厌氧菌对甲硝唑的总敏感度为91.67%。结论针对慢性上颌窦炎的细菌敏感性,在无药敏试验的情况下,以青霉素、链霉素与甲硝唑合用,磺胺甲基异口恶唑与甲硝唑合用,头孢唑啉钠与甲硝唑合用较为有效。 [关键词]上颌窦炎;细菌学;微生物敏感试验 细菌感染是慢性鼻窦炎的发病因素之一。抗生素在该病的综合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国外有较多对慢性上颌窦炎细菌学研究的相关报道,但结果差异较大。随着头孢菌素等β-内酰胺类抗生素广泛应用,慢性鼻窦炎患者产β-内酰胺酶细菌逐渐增多[1],造成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增强,增加了鼻窦炎的治疗难度。为了解鼻窦炎的菌群情况,我院于2005年10月~2006年12月,对在我院进行功能性鼻内镜手术的慢性上颌窦炎患者的窦腔黏膜及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现总结资料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62例慢性上颌窦炎患者中,男35例,女27例;年龄19~62岁(平均34.5岁);病程0.5~10年,平均4.5年,其中≥5年36例,<5年26例;单侧25例、双侧37例,12例同时伴有鼻息肉。所有病例均符合以下条件:(1)鼻塞、鼻腔有脓性或黏液脓性分泌物;(2)术前CT检查证实为上颌窦有局限性或广泛性黏膜炎症病变;(3)病程超过3个月;(4)排除上呼吸道急性感染、免疫性疾病及糖尿病等系统性疾病;(5)采集标本前1周内无抗生素应用史。
1.2标本采集在进行功能性鼻内镜手术中充分扩大上颌窦自然口,或行下鼻道凿开引流,以无菌方式经上颌窦自然口或下鼻道凿开口采集窦腔分泌物。对无明显分泌物的则采取有明显病变的窦腔黏膜。双侧手术只采集炎症较重的一侧送检。
1.3标本处理由检验人员在手术室内对所采集的分泌物或病变黏膜进行接种和涂片。细菌标本均由专业人员按常规进行培养、分离、鉴定。药敏试验是在细菌分离的基础上采用杭州天和微生物试剂有限公司提供的药敏试纸,用琼脂扩散法检测。试验结果只计敏感和不敏感。
2.1细菌检出情况62例标本中,共检出细菌104株,18例(29.03%)分离出2株及2株以上细菌。有15例(24.19%)分离出厌氧菌,47例(75.81%)分离出需氧菌,其中11例(17.74%)即分离出需氧菌又分离出厌氧菌;细菌检出情况,见表1。
表162份标本的细菌分布 略
2.2药敏试验
2.2.168株需氧菌药敏试验结果见表2。
表268株需氧菌药物试验结果 略
2.2.236株厌氧菌药敏试验结果对甲硝唑敏感33株(91.67%),氯霉素敏感23株(63.89%),青霉素敏感16株(44.44%),头孢唑啉钠敏感29(80.56%),四环素敏感12株(33.33%)。
转贴于中国论文下载中心http://www.stud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