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母乳性黄疸

母乳性黄疸

2009-12-01 www.511511.com A +

母乳性黄疸2009年01月01日来源:WWW.511511.COM【概述】随着母乳喂养率的提高母乳性黄疸的发生率逐年提高,目前已达20%~30%。也已成为住院新生儿高胆的主要原因之一,虽然本病预后良好,严重者才需治疗但为了顺利推广母乳喂养也应引起重视。【诊断】生后母乳喂养无其他原因而出现高胆红素血症者,胆红素常可达256.5~μmol/l(15~20mg/dl)新生儿一般情况良好,吃奶佳,生长发育正常。黄疸可持续3周~3个月。【治疗措施】母乳喂养性黄疸主要在预防,早开奶,勤喂奶,尤其是夜间喂奶,因可刺激催乳素的分泌。【发病机理】原因主要是母乳不足,开奶晚,胎粪排出延迟之故。主要是由于母乳中富含β葡萄糖醛酸苷酶,可水解结合胆红素为非结合胆红素通过活跃的肠肝循环形成。【临床表现】生后母乳喂养无其他原因而出现高胆红素血症者,胆红素常可达256.5~342μmol/l(15~20mg/dl)新生儿一般情况良好,吃奶佳,生长发育正常。黄疸可持续3周~3个月。【预防】因此对健康新生儿的母乳黄疸要严密监测和加强随访尤对生后2~3d即出院回家的母乳黄疸新生儿需建立必要的随访,以便早干预防止脑损害。【预后】母乳性黄疸一般不会引起胆红素脑病。
相关文章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推荐专家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