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用药存在三大安全隐患
在现实生活中,“大病去医院,小病去药店”的自我药疗方式已经被很多人接受。专家指出,由于专业用药知识的缺乏,家庭用药存在着安全隐患,不良的用药习惯容易导致用药剂量过大,主要表现在:第一,单次用药剂量过大。为增强疗效,盲目迷信“剂量大,药劲猛”的不科学用药思想,自行加大服药剂量,人为造成单次用药剂量过大,造成肝、肾受损。第二,用药品种过多,造成重复用药。频繁更换药品,擅自联合用药,典型的例子就是感冒药的重复使用。许多感冒药里都包含了乙酰氨基酚这种具有解热镇痛作用的化学成分,如果同时吃了多种感冒药,总剂量在不知不觉中已经大大超量了。第三,长期用药。有些慢性病人需要长期用药,比如降糖药、降压药、抗风湿药、免疫调节剂、睡眠促进药等。
三大措施避免服药过量
鉴于不良的用药习惯和行为都有可能带来严重后果,加上医生和病人由于对药物所致的肝肾损害的认识不足,可造成延误诊治,甚至发展为不可逆的肝肾功能衰竭,最终危及生命,专家强调,要避免药源性肝肾损害,应以预防为首要原则,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首先,肝肾功能不全的病人一定要严格掌握药物剂量,用药前了解其毒副作用,就诊时应把肝肾功能受损的病情告诉医生。肝脏和肾脏是人体两个重要的代谢器官,药物几乎都是在肝脏代谢、由肾脏排泄的。如果药物的毒性太大,肝脏消解不了,或者如果某类药使用时间过长、剂量过大,都有导致肝损害的可能,尤其是肝功能不全的病人受其损害的可能性则更大些,产生的危害性也相对更大些。所以,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一定要把这一情况告诉医生,以便医生根据情况减小药量、延长用药间歇期或者选用对肝肾影响较小的药物。
其次,患者要严格按用药说明剂量用药,未征得医生同意,严禁随便改变剂量,擅自加大药量。老人、儿童、有某种慢性基础疾病者应在医生指导下,酌情减少药量。同时,患者长期服用某种药物时,要向医生了解其是否会对肝肾造成损害,必要时要定期做肝肾功能检查,及时调整药物剂量和种类。
再次,严格掌握用药疗程,不可盲目延长用药时间。最常见的就是抗生素,错误地认为“抗生素就是保险药”,“时间越长越保险”,其实是完全错误的。盲目延长抗生素的疗程,一方面增加了菌群失调的危险,同时也增加了肝肾毒性。同时,患者用药前一定要仔细阅读药物说明书,对药物的主要化学成分做到心中有数,避免重复用药。
最后,需要长期用药的患者要注意“科学搭配、定期监测”,避免同时使用对肝肾的毒性作用有协同效果的药物。如氨基甙类抗生素不应与先锋霉素(Ⅳ、Ⅴ、Ⅵ)合用,抗生素尽量不与强利尿剂合用,防止循环血容量不足,加重抗生素的肝肾毒性反应。定期监测肝肾功能,早期发现毒性反应的发生,及时减少用药剂量,或更换药品。
上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