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脑积水

先天性脑积水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2009-12-01 www.seeyi.net A +

先天性脑积水的临床表现有哪些来源:2009-4-211:00:55先天性脑积水:高压力性脑积水病程多缓慢,早期症状较轻,营养和发育都可能正常。头围增大是其最重要的表现,头围增大常于产时或产后不久就出现;正常压力性脑积水。有时亦称"代偿性脑积水",在婴幼儿中少见。有时可产生一些临床症状。  各种原因导致脑脊液在脑室系统内过多积聚,即形成脑积水。而先天性脑积水多见于新生儿及婴儿,故又称为婴儿脑积水,常伴有脑室系统扩大、颅内压增高及头围增大。通常所谓的脑积水系指婴儿脑积水。临床表现:(一)高压力性脑积水高压力性脑积水病程多缓慢,早期症状较轻,营养和发育都可能正常。头围增大是其最重要的表现,头围增大常于产时或产后不久就出现,有的出生时头围即明显大于正常。头围增大多在生后数周或数月开始.并呈进行性发展,头围增大与周身发育不成比例,而头围增大一般在出生后4~6个月才逐渐被患儿父母发现。  (二)正常压力性脑积水正常压力性脑积水。有时亦称"代偿性脑积水",在婴幼儿中少见。有时可产生一些临床症状,例如,反应迟钝、智力减退、步态不稳或尿失禁等。其中智力改变最早出现。多在数周至数月之间进行性加重,最终发展为明显的痴呆。在其过程中病人的精神状态也有变化。走路不稳表现为步态缓慢、步幅变宽,但无小脑体征,有时出现腱反射亢进等。在正常情况下,脑脊液的大部分是由各个脑室、特别是侧脑室脉络丛所分泌,经脑室系统循环出第四脑室的正中孔和侧孔到小脑延髓池,而后返至基底池再上行至大脑半球的蛛网膜下腔,或由小脑延髓池下行至脊髓蛛网膜下腔,进而到达大脑半球的蛛网膜下腔。然后脑脊液由蛛网膜颗粒吸收,脊髓的蛛网膜绒毛也吸收一部分,估计前者为4/6,后者为l/5。脑积水的发生机理可大致分为两大类,即脑脊液循环或吸收障碍和脑脊液分泌增加。后者非常少见,主要见于脑室内肿瘤,如脉络膜乳头状瘤。而由脑脊液循环或吸收障碍所引起的脑积水,其病变部位可发生在上述脑脊液循环和吸收通路中的任何部位,常见的部位有侧脑室与第三脑室交通的孟氏孔、中脑导水管、第四脑室出口、基底池和蛛网膜颗粒。如果阻塞发生在第四脑室出口以前(包括第四脑室出口),则称为阻塞性脑积水或非交通性脑积水;如果阻塞发生在第四脑室出口以后,则称为交通性脑积水。[点击了解该病类各地医院,问诊信息>>]相关新闻小儿口舌生疮家长莫着急先天性脑积水的临床表现有哪些先天性心脏病小儿居家须注意健康宝宝远离心脏畸形注意宝宝也会抑郁父母离异孩子性格有何变化秋冬如何让宝宝不受感冒的困扰宝宝最好少吃口感细腻的蛋糕看中医的如何在解决小儿感冒的正当处理孩子出现梦魇后该如何治...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推荐专家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