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脑膜瘤是起源于脑膜及脑膜间隙的衍生物。大部分来自蛛网膜细胞,是较常见的颅内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占颅内肿瘤的20%,仅次于胶质细胞瘤。多发生于30~50岁,男女之比为3∶2。脑膜瘤多为良性,生长缓慢,一般为单发,好发于矢状窦旁、大脑镰、大脑凸面等处,多为球形或椭圆形,包膜完整,质地较硬,大小不一。
【诊断要点】
因肿瘤生长缓慢,可在很长时间内无症状出现,或出现不明显的颅内压增高症状,如头痛、呕吐、视力减退等。局灶症状也是当肿瘤长大到一定程度后才出现,如位于矢状窦旁或大脑镰旁、大脑凸面者,多有癫、偏瘫、失语等;位于鞍区者,则以进行性视力障碍、视野缺损或内分泌紊乱较明显;位于颅后窝者,表现为平衡障碍、眼球震颤,听力下降等。颅骨X线平片、脑血管造影、CT、MRI均能显示有关征象。
一般应予手术治疗,彻底切除肿瘤。对瘤体直径小于3cm者,可行γ刀或X刀治疗。据报道,脑膜瘤术后平均生存期为9年。颅后窝和鞍结节脑膜瘤术后生存期为6年。另据报道,术后10年生存率为43%~78%。(2006.09.08)
来源:《实用社区医师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