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脑脓肿

耳源性脑脓肿

2009-12-01 www.qzebh.com A +

  

耳源性脑脓肿系指中耳感染侵入颅内引起的脑脓肿,是化脓性中耳乳突炎的严重并发症,重者危及生命;多并发于胆脂瘤型中耳炎。脓肿多位于颞叶,小脑次之,位于其他各叶者以及多发性脓肿甚少。耳源性脑脓肿为各种颅内并发症之较多见和最严重者,临床特点主要是在中耳炎基础上出现发热,头痛,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及神经系统的某些定位症状,脑CT扫描对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本病预后差,早期及适当的治疗常能降低死亡率。

1.前驱期:为时数日,有寒颤,发热,脉速,有时有呕吐和头痛。2.潜伏期:历时数周,多无明显症状,可有头痛、低热、全身不适。精神状态不正常、消瘦或便秘等。3.显著期:低热、食欲不振;剧烈头痛、恶心和喷射性呕吐,视神经乳头水肿,脉缓,脑膜刺激征,表情淡漠、嗜睡,最后昏迷。颞叶脓肿可出现命名性失语、感觉性失语,对侧偏瘫、同侧偏盲,对侧锥体束征等;小脑脓肿可出现同侧肢体肌张力减退,Romberg氏征阳性、共济失调、轮替运动障碍、中枢性眼震、过指试验阳性。4.终末期:多因脑疝或脓肿破裂,引起脑室炎及弥漫性脑膜炎,高热、昏迷或突然呼吸心跳停止

1.胆脂瘤型、骨疡型中耳炎急性发作,或急性中耳炎发作,继发耳痛,耳流脓突然增多或减少。2.出现发热、颅内压增高,意识改变或局源症状。3.耳部检查见鼓膜松驰部或紧张部边缘性穿孔,有臭脓,胆脂瘤或肉芽。4.脑CT扫描发现脓肿、乳突X线摄片显示骨质破坏或胆脂瘤。

1.手术治疗:若病情允许,无明显颅内高压症和定位体征,可先行乳突探查术。术中如发现鼓窦盖、鼓室盖或乙状窦骨板有破坏,应扩大至正常界限,暴露颞叶及小脑硬脑膜,发现脑脓肿可疑征象时,经乳突腔做脓肿穿刺;若病情危重,有脑疝危象时,可先钻颅穿刺抽脓,待颅内压降低后再做乳突手术;若脓肿包膜较厚,经反复穿刺无效,或多房性脓肿,应请神经外科处理,开颅摘除脓肿。2.足量、合适的抗生素及磺胺类药物。3.注意支援疗法及水与电解质平衡。4.颅内压升高时,用脱水剂降低颅内压,出现脑疝或脑疝前期症状时,及时抢救

1.治愈:症状体征消失,脓腔愈合,脑骨液恢复正常,无后遗症。2.好转:症状体征改善,脓腔缩小。3.未愈:症状体征未改善,脓腔不变。

顶一下(0)0%踩一下(0)0%------分隔线----------------------------上一篇:什么是耳源性脑膜炎?下一篇: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推荐专家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