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脑性瘫痪

中华高气压医学资讯网

2009-12-01 www.chinahbo.org.cn A +

【病理生理】

  未结合胆红素具有亲脂疏水特性,在血清中大部分与白蛋白吸附在一起被运输,少量呈游离状态<1%。游离状态的未结合胆红素可以通透血脑屏障和神经细胞的生物膜,进入神经细胞内,干扰细胞的能量代谢,神经细胞团能量不足而发生肿胀、变性、坏死。中枢神经系统以大脑基底节、下丘脑、第四脑室底部黄染最明显,称核黄疸和胆红素脑病。

  正常情况下血清内胆红素量不多、游离的胆红素更少,不会发病,当血清胆红素增高(一般超过25mg/dl)游离胆红素增多,会引起核黄疸。

  血清内白蛋白吸附未结合胆红素的能力受pH值的影响,pH值降低(酸中毒)白蛋白吸附未结合胆红素少,故血清胆红素<25mg/dl时也可发生核黄疸。核黄疸仅发生在新生儿时期,原因:

  (1)新生儿期高胆红素血症多见。

  (2)肝细胞酶系统不完全,摄取、结合、排泄胆红素能力差。

  (3)新生儿血脑屏障功能较差,胆红素容易通过血脑屏障进入神经细胞。

  (4)新生儿血液内白蛋白低。

  (5)新生儿容易发生酸中毒。

【临床表现】

  黄疸患儿黄疸渐加重,反应差、嗜睡、吸奶无力、拒奶,呻吟、尖叫、凝视、眼球震颤、抽搐、惊厥、角弓反张,呼吸不规则等。大部分患儿经治疗可以痊愈,少部分患儿可留下后遗症,如智力低下、手足徐动、牙珐琅质发育不全,听觉和眼球运动障碍、抽搐、流涎、抬头无力等。

【常规治疗】

  降低血清胆红素浓度,使其控制在危险浓度以下(<20~25mg/dl)。包括换血、光照疗法、白蛋白、激素等。

【高压氧治疗】

参考“新生儿黄疸”。目前尚未见到新生儿核黄疸的高压氧疗效的报告。

  九、脑性瘫痪

  脑性瘫痪是指胎儿出生前到出生后1个月以内各种原因所引起的非进行性脑损伤。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所以称脑性瘫痪。

  1.妊娠期遗传因素引起的胎儿脑发育畸形、脑积水等。母孕期由干病毒感染、中毒、放射线照射、营养不良、缺氧等因素直接损伤胎儿的脑组织或诱发胎儿发生脑组织的畸形。

  2.围产期由于缺血缺氧(胎盘早剥、脐带扭转、绕颈、打结等引起宫内和新生儿窒息)、难产、产钳等损伤胎儿脑组织(出血)。

  3.早产早产儿容易发生脑性瘫痪,与早产儿容易发生缺氧、脑出血有关。

  4.产后因素各种感染、外伤、脑出血、重症窒息、核黄疸等损害大脑所致。



关于我们|网站导航|搜索
中华高气压医学资讯网。©2000
北京市高压氧医学治疗研究中心
全国压力容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载人压力容器分技术委员会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推荐专家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