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尿崩症

肾性尿崩症

2009-12-01 baike.soso.com A +

  (一)临床表现
  1.发病情况遗传性者90%发生于男性,伴性显性遗传,多为完全表现型,病情较重。女性较少,女性传递一般无症状。多为不完全表现型,病情较轻。多于出生后不久即发病,但也杏推迟至10岁才出现症状的。
  2.症状
  (1)多饮、烦渴。
  (2)多尿、持续性低渗尿。
  (3)智力及生长发育障碍等。
  (4)新生儿常因脱水而出现高热、惊厥,随年龄增加症状可逐渐减轻。
  (5)多尿可发生膀胱膨胀及。肾盂积水。
  (二)实验室检查
  
  1.尿比重:尿比重降低(1.001~1.005)、尿渗透压多在50~180mmol/L
  2.血液化验
  (1)因血液浓缩,血红蛋白及血细胞比容升高。
  (2)血钠、血氯升高。
  (三)诊断试验
  
  1.高渗盐水试验无反应。
  2.血管升压素试验无反应(不完全表现型者可有部分反应)。
  当血浆渗透压为280mmol/L时,血浆精氨酸升压素显著增高,一般不做禁水试验,因可增加失水危险。
  (四)诊断要点
  
  1.典型病例
  (1)根据临床表现。
  (2)实验室检查。
  (3)阳性家族史,一般即可诊断。
  2.非典型病例
  (1)幼JEan反复出现失水、烦渴、呕吐。
  (2)发热、抽搐及发育障碍。
  (3)尤其在失水的情况下,尿仍呈低张性尿,对确诊有一定价值。治疗原则编辑本段  1.主要是对症治疗补足水分,维持水平衡,减少糖、盐等溶质的摄入。
  2.氢氯噻嗪可影响远端肾小管产生负钠平衡,刺激近端小管对钠的重吸收,增加对水分的吸收,可给予氢氯噻嗪25~50mg,每日3次,可减少尿量约50%。
  3.吲哚美辛减少肾脏血流量及对抗前列腺素抑制cAMP的作用,与氢氯噻嗪并用效果更好,常用25mg,每日3次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推荐专家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