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珠菌是一种外表看起来很像酵母菌的霉菌,之所以会称为“念珠”的原因,是这种菌会不停的发芽,长出一颗颗像念珠一样圆圆的孢子,也会长出长长的菌丝,这是它的特征。
马偕医院皮肤科主治医师林扬志表示,因新生儿对念珠菌没有免疫力,所以新生儿常可见念珠菌感染所造成的皮肤病,最常见的是尿布型念珠菌感染、念珠菌性对磨疹与鹅口疮,比较罕见的是新生儿感染表皮念珠菌症与先天性表皮念珠菌症,以下就依序介绍:
一、尿布型念珠菌感染
像上述的案例就是一个典型,因为屁股包裹尿布使得皮表温热多湿,适合念珠菌生长,往往可在弥满鲜红色的小屁股上,发现有多数卫星状小丘疹或脓包散在,这些小颗粒的边缘常有项圈状菲薄麟屑存在。所以一般婴幼儿的尿布疹处理方式,应以勤患尿布为先,如果要涂抹药物,建议最好先使用收敛性质的药膏例如氧化锌,不要一下子就选择消炎效果又快又好的类固醇药膏,迫不得已,非使用不可,也须在医师的监督之下使用,才不会像案例中的赵太太弄巧成拙。
二、念珠菌性对磨疹
除了以阴、股部为中心地带的尿布区域以外,前颈、腋窝都是好发部位,外观上看来,与尿布型念珠菌症相同,主要是因为阴、股部、颈部、腋窝都是容易流汗的区域,适合念珠菌生长。
三、鹅口疮
新生儿在诞生后两、三天至一星期内,在口腔里出现软软黏黏的白色斑块,常被误为舌苔、奶块,而被忽视。这些白色膜状附着物里面含有念珠菌,可以轻易用纱布擦掉,留下红色的底,这就是鹅口疮,尤其是早产儿特别常见。这些念珠菌有时会蔓延到舌头、咽喉、食道,除了新生儿之外,免疫力降低的病人,爱滋病的患者,也常有这种病状。
四、新生儿表皮念珠菌症
新生儿经过产道时,若吸入母亲阴道内的念珠菌,出生后首先便会出现鹅口疮病灶,其后不久在肛围、阴股部等部位,也会发生如前述的念珠菌感染的症状,这种疾病大多在出生一星期后皮肤病灶才会出现。因为皮肤感染白色念珠菌,直到病灶出现至少需要36至72小时,甚至2至7天,不会在一出生立刻出现,这种新生儿表皮念珠菌症又有人称它为乳儿霉菌性红斑,因为这个疾病会急性发炎、剧痒、妨碍睡眠,所以婴儿会哭闹不停。
五、先天性表皮念珠菌症一般认为是生产前,经由阴道上行至子宫内感染胎儿所致。
先天性念珠菌感染可以是局限于皮肤、胎盘或脐带,也可能造成全身性感染,而侵犯肺、肾脏或消化道等器官,但皮肤不一定会出现症状,像这种全身性感染可能造成胎死腹中或出生后立即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