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破伤风

破伤风知识

2009-11-30 www.xici.net A +

户外手册(二)破伤风作者:十万马赫

发表日期:2004-04-1513:31:25本版搜索站内搜索返回本版快速返回友善列印作者的家  破伤风梭菌(C.tetani)是破伤风的病原菌,为外源性感染。发病后机体呈强直性痉挛、抽搐,可因窒息或者呼吸衰竭而死亡。 菌体细长,0.5-1.7*2.1-18.1微米,有周身鞭毛,无荚膜。芽孢正圆,比菌体粗,位于菌体顶端,使菌体呈鼓捶状,为本菌典型特征。革兰染色呈阳性。在血平板上,37摄氏度培养48小时后见薄膜状爬行生长物,拌贝塔溶血现象。其芽孢通常经75-80摄氏度10分钟仍旧保持活力。100度1小时可以被完全破坏。在干燥的土壤和尘埃中可存活数年。 破伤风梭菌由伤口侵入人体引起破伤风。但在一般的表浅伤口,病菌不能生长。其感染的重要条件是伤口需要形成厌氧微环境:伤口窄而深(如刺伤),有泥土或者异物感染;大面积创伤,烧伤,坏死组织多,局部组织缺血;同时有需氧菌或者兼性厌氧菌混合感染的伤口,均易造成厌氧微环境,有利于破伤风梭菌繁殖。该菌无侵袭力,仅在局部繁殖,其致病作用完全依赖于病菌所产生的毒素。 该菌能产生两种外毒素,一种是对氧敏感的破伤风溶素(tetanolysin),另一种为质粒编码的破伤风痉挛毒素(tetanospasmin),也是引起破伤风的主要致病物质。破伤风痉挛毒素主要属于神经毒(neurotoxin),毒性极强,仅次于肉毒素,腹腔注射入小鼠的半数致死量为0.015微克,对人的致死量小于1微克。

 该菌的潜伏期可以从几天到几周,与原发感染部位离中枢神经系统的长短有关系。典型的症状是咀嚼肌痉挛所造成的苦笑面容和持续性背部痉挛(角弓反张)。该病病逾后不会获得牢固免疫力。  预防和治疗: 正确处理创口和清创扩创,防止形成厌氧微环境。特异性预防一般以注射类毒素主动免疫为主。对伤口污染严重而又未经过基础免疫者,可立即注射破伤风抗毒素(tetanusantitoxin,TAT)。特异性治疗主要包括抗毒素和抗生素两方面,还有,无论用于紧急预防还是治疗,都必须先做皮肤实验。PS:摘于《医学微生物学》第五版--
  十万马赫:(5555打字打的好累啊……)

      |-------| 
 )))  ---------------- 
 (((  |----------------|              
 ))) |   ■   | 
 |--| |  ■■■  | 
 | |> |   ■   |野外生存的一切知识:) 
 |__| |________________|提供户外运动和旅行的个性药箱配置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推荐专家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