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气功所致精神障碍

癔症性精神病与气功型精神障碍的区别-临床表现

2009-11-30 www.mayy120.com A +

气功是中国的传统健身术,也是祖国医学中的一部分。它既可起到强身祛病的作用,但运用不当,可出现精神症状。尽管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的第2、3版都把气功所致精神障碍列入心因性或应激障碍的诊断类别,但有关气功所致精神障碍的诊断地位仍有异议。气功所致精神障碍属于短暂性精神病,与癔症性精神病相似,但又有差别,本文就气功所致精神障碍与癔症性精神病是否为同一种疾病进行对比研究。

两种疾病症状的异同

临床研究表明,气功型精神障碍患者和癔症性精神病患者在性别、年龄结构、职业分布、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精神病家族史方面没有明显的差别。

临床研究表明,前者的起病年龄(平均为48岁)明显高于癔症(平均为33岁);气功型精神障碍患者的病程(平均为六个月)比后者短(平均为八年);癔症患者的神经质高于气功型精神障碍。

导致它们症状上的差别主要是激活性因子的作用。两类疾病症状的差别,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因子分分析:气功型精神障碍的激活性因子分明显高于癔症;思维障碍因子对前者的影响明显,对后者不明显;而焦虑抑郁,缺乏活力,敌对情绪等是两者的共同特征。

2)情绪分析:气功型精神障碍的的奇特行为、猜疑、幻觉、情感平淡及自知力缺乏等一些精神病性症状较癔症患者严重,而在心境抑郁、定向障碍方面,癔症患者较为严重。

两种疾病的成因差别分析

气功所致精神障碍至所以存在争论,这与气功本身的作用机理尚未清楚有关。人们练习气功就是为了通畅气血,健身治病。中医的“气”表示构成人体和维持生命活动的精微物质,具有脏腑经络的生理功能,但至今仍缺乏解剖学和生物化学基础。气功所致精神障碍的病理基础是,由于练功者超越了气功只要求达到入静和全身放松的目的,而在暗示下进入自我诱发的意识改变状态,出现神经症样表现或精神病样症状。众所周知,癔症发病的神经生理学基础也是意识状态的改变,包括自我意识减弱,暗示性增高,兴奋性反应。两者似乎有着共同的病理基础。然而,病前明显的生活应激事件和发作期的抑制性反应或退化性反应是癔症性精神病的特征。

研究结果显示,气功所致精神障碍有其本身的特点。与癔症性精神病相比,复发率明显低于癔症性精神病,病程也明显短于癔症性精神病。艾森克人格结构中癔症的神经质性人格较气功所致精神障碍显著。临床表现上,虽然精神病性症状总体无差异,但在症状结构上仍存在明显不同。气功所致精神障碍的激活性因子分明显高于癔症性精神病,而癔症性精神病患者的心境抑郁和定向力单项分高于气功所致精神障碍患者。

癔症性精神病诊断稳定性远低于气功所致精神障碍。说明气功所致精神障碍不能等同于癔症性精神病。癔症性精神病多由导致心理冲突的生活事件引起,而气功所致精神障碍的练功是患者自己的意志,不是社会一心理因素所致,两者有本质区别。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推荐专家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