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气功所致精神障碍

20例气功所致精神障碍的预后分析

2009-11-30 www.verylib.com A +

文章内容:<>60'第一军医大学分校学报2001年6月第24卷第1期脑^缸1200120例气功所致精神障碍的预后分析杨婵娟徐贵云(广州市精神病医院,广州芳村510370)文章编号:1009―1793(21)―60―02摘要:目的探讨首次诊断为气功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的预后.方法对1989―1999年首次人院的20例气功所致精神障碍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同时对所有病人进行一次随访.结果急性起病者11例,停功和治疗后,6例1个月内痊愈;渐起者9例,症状持续时间均超过1个月,其中5例半年后复发.结论气功所致精神障碍的预后可能与个性素质,遗传因素,起病急缓,症状表现及是否及时停功求治有关.关键词:气功精神障碍预后分析中圈分类号:247.4文献标识码:―,劬(,/,510370)哺'=:0一.20一6!1989―1999..11乜,6旧瞳1.910垂1,5吕-6.―,,.:―目前民间形成的气功流派较多.有些追求的目的不在于放松入静和养身防病,而是不适当地强调要达到"特殊功能"境界;许多人对气功的作用亦有明显的夸大,认为气功无所不能,导致练气功者明显增多.近几年来,与气功相关的精神障碍患者亦明显增加.本文对我院近0年住院诊治的2例气功所致精神障碍的病历资料进行分析,并对患者(或家属)进行随访,探讨气功所致精神障碍的预后,现将结果报告如下.资料来源方法查阅广州市精神病医院1989一999年全部住院病历13254份,其中首次诊断符合一2或加一2一"气功所致精神障碍"诊断标准的患者共33例,占0.25%.其中有3例后被修正诊断为分裂样精神病或精神分裂症,只有2例维持原诊断.作者采用自编表格详细记录每位患者的一般收稿日期:2001―03―06作者简介:杨婵娟(1972一),女,医学学士,广州市精神病医院医师,主研精神病学.资料,起病形式,病程,精神症状,治疗及出院的情况.此外,还采用上门,信访或电话等形式随访患者(或家属),距出院时间约为~0年不等(中位数为4年).2临床资料2.1一般情况2名患者中,男性8例(4%),女性2例(6%);年龄23~68岁(平均35.46岁);文化程度,大学8例(4%),高中3例(15%),初中4例(2%),小学及文盲5例(25%).2.2性格与家属史病前性格,外向2例(10%),内向2例(60%),中间6例(3%);精神病家族史,阳性3例,阴性7例.2.3起病形式与时间2名患者中,急性起病(本次练功后3内)例;渐起(本次练功1个月后才出现典型症状)9例;起病至入院求治的时间为至6个月,平均为6.36;1994年前求治者6例,1994年后4例.2.4精神症状例急性起病者中.9例在本次练功中或练功后3内出现片断的幻觉(幻视和幻第1期杨婵娟2例气功所致精神障碍的预后分析?6?听均有者5例,单有幻听或幻视者分别为3例和1例),被控制感,动作古怪等.另外2例出现持续的幻觉,妄想,行为紊乱;9例渐起者主要表现为逐渐增多的自言自语,无故傻笑,行为紊乱,持续的幻觉或妄想.3结果例急性起病者中,9例起病后10内,给予中等剂量的抗精神病药物(奋乃静4或氯丙嗪250)治疗,6例在10内痊愈.3例在治疗时因偷偷练功而致症状复现,停止练功并经治疗后痊愈,在院内观察3个月无反复而出院.随访发现这9例中,6例完全停功,未再服药,生活工作正常;3例曾有2―3次练功,后因出现精神异常需在门诊维持治疗,生活工作基本正常.另2例急起者治疗25―30以"好转"出院,出院后虽停功,但仍需门诊治疗.且社会功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9例渐起者中,4例经过治疗和停止练功后3个月内痊愈,在随访中出现这些病人仍需坚持门诊治疗.3例(其中1例有精神病家族史)在治疗3个月症状缓解后,虽未再练功,但却在半年至一年内再次为因为精神障碍而入院治疗.而另外2例(均有精神病家族史)经治疗后,幻觉虽在2个月内消失,但妄想(主要是被害妄想)或情感反应不协调等,却一直未能彻底缓解.4讨论各类精神障碍不同程度地影响了人们的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尤其是严重的精神症状和行为紊乱会使患者疾病迁延,甚至引起残疾.气功虽是民间常用于强身健体的一种锻炼方法,但由于个性缺陷或不当的指导及练习方法,会导致所谓的"走火入魔"等而产生严重的精神障碍.近5年来,有关病例明显增多,这类疾病的特点及预后日益引起人们,尤其是精神病学家广泛的关注.程毅…1,吴彩[21在分析气功所致的精神障碍与精神分裂症临床特点及预后的研究中,指出气功所致精神障碍由于其发生原因(为气功)明确,症状表现多与气功密切相关,起病为急性或亚急性,暗示作用强,认为其预后较好.本组资料也显示,患病前个性特征相对稳定,急性起病,病期短,精神症状不系统和泛化或者呈片断性,无精神病家族史,暗示性强,发病后能及时得到治疗者的预后则较好.反之,个性缺陷明显,缓慢起病,精神症状系统化或持久,较迟得到治疗的患者预后较差.作者分析认为:练功者在练习时,注意力高度集中,固定指向某一点,而对体内感知明显减退,逐渐进入气功态,从精神病理学看,气功态实质是一种意识改变的状态【33.某些人本来具有个性缺陷,且部分人实际上已处于某些功能或器质性疾病的应激状态,因环境失调,大脑皮层功能弱化【4,5,在气功师高度的暗示下.无批判地接受观念或行为,容易对外界现实或事物产生歪曲或虚幻的认同,难以走出气功态而导致精神障碍,并产生严重后果.从本资料进一步发现,有3例患者首次诊断后被修正为其它精神障碍,虽不及吴忠胜【6等报导的比例(8/12),但也说明该病早期易误诊.其原因主要是国内有关诊断标准(尤其是症状学标准)界定不太严格【引,作者建议对气功所致精神障碍症状学标准重新界定,它将对指导临床和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致谢本文承蒙茁国栋副主任医师指导,特此致谢.参考文献1程毅,刘淑华.气功所臻精神分裂样障碍与精神分裂症的研究.上海精神医学,1995,新(4):2282吴彩云.气功所致幻觉妄想为主的精神障碍76例临床分析.临床精神医学杂志,1992.2):73谢世平,张世保,翟书涛.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推荐专家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