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气功所致精神障碍

气功所致精神障碍的诊断、分类及人格研究

2009-11-30 cdmd.cnki.com.cn A +

【摘要】:自1989年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二版(CCMD-2)将“气功所致精神障碍”正式纳入诊断标准中以来,精神医学界对该诊断的分类地位一直存在争议。本研究旨在以标准化精神检查工具复合性国际诊断交谈检查表(CompositeInternationalDiagnosticInterview,CIDI),对患者做出回顾性诊断,以探讨气功出偏是一种新的精神疾病还是诱发的一组已知精神疾病。对患者进行明尼苏达多相人格测查(MMPI)及分析,探讨具有哪些人格特征的患者容易练功出偏,可为气功出偏的早期干预提供心理学依据。随访北大六院及北京回龙观医院既往门诊诊断或住院诊断为气功所致精神障碍的患者60例(男29例,女31例)。患者临床症状缓解,且两年以上未服药,为完全缓解;其他则为不完全缓解。对照组63例(男30例,女33例),为北京回龙观医院的职工、家属及进修人员。两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只进行MMPI测查。1、CIDI评定结果:以ICD-10为诊断标准,诊断分裂症31例,恶劣心境7例,抑郁障碍12例,躁狂3例,双相障碍2例,神经症1例,无诊断4例。以DSM-IIIR为诊断标准,`诊断分裂症31例,恶劣心境13例,抑郁障碍5例,双相障碍5例,神经症1例,无诊断5例。2、MMPI测试结果:①随访组多个临床量表的T分(标准分)都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非常显著;②部分缓解者的疑病症(Hs),抑郁症(D),癔病(Hy),精神病态(Pd),妄想(Pa),精神衰弱(Pt),精神分裂症(Sc)及社会内向(Si)的T分高于完全缓解者,差异非常显著;③随访组完全缓解者的疑病症(Hs),癔病(Hy),妄想(Pa),精神分裂症(Sc)量表分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非常显著,提示患者病前就可能存在异常的个性倾向;④以随访组完全缓解者及正常对照组的10个临床量表为自变量,以是否发病为因变量,进行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只有癔病(Hy)、妄想(Pa)、精神分裂症(Sc)进入回归方程,P均0.01。表明此三种人格特征为是否发病的关键因素;⑤对随访组MMPI的10个临床量表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精神衰弱(Pt)和精神分裂症(Sc),抑郁症(D)和癔病(Hy),抑郁症(D)和疑病症(Hs)的相关系数较大,分别为0.77、0.70、0.63。提示前一种个性特征所代表的症状或行为出现,则与之相关的个性特征所代表症状或行为亦可能会随之出现。以上研究表明CIDI评定结果涵盖了分裂症、抑郁障碍、心境恶劣等诊断,且比例较高,故不支持气功所致精神障碍为一单独的疾病单元,而为一组疾病。练功出偏与患者人格特征关系密切。若临床量表癔病(Hy)、妄想(Pa)及精神分裂症(Sc)T分较高,则出偏的风险较大。气功出偏的发病机理即对易感素质者进行了不良的暗示。为减少练功出偏的发生,可采用MMPI在练功人群中进行筛查,以剔除易感人群。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推荐专家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