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关键词]肺结核自发性气胸
[论文摘要]目的:探讨肺结核伴随自发性气胸临床特征及诊治。方法:对2002年至2007年我院住院的65例肺结核并自发性气胸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论:肺结核并发自发性气胸时,临床症状重,及时救治,预后良好。
一、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共65例,男49例,女16例,男:女=3.1:1。年龄最小18岁,最大85岁,平均年龄47岁。其中,小于40岁30例(46.2%),41~60岁27例(41.5%),大于61岁8例(12.3%)。有吸烟习惯42例(64.6%),无吸烟习惯23例(35.4%)。
(二)自发性气胸基本情况
1.诱发因素。呼吸道感染伴咳嗽24例(36.9%),屏气用力(抬重物、用力排便、打喷嚏等)39例(60.1%),情绪异常波动1例(1.5%),无明显诱因1例(1.5%)。
2.症状。胸痛30例(46.2%),气促或呼吸困难49例(75.4%),咳嗽35例(53.8%)。
3.气胸部位、类型、压缩面积。左侧33例(50.8%),右侧30例(46.2%),双侧2例(3.0%)。闭合性气胸48例(73.8%),交通性气胸15(23.1%),张力性气胸2例(3.0%)。肺组织压缩小于20%11例(17.0%),21%-49%32例(49.2%),大于50%者22例(33.8%)。
4.并发症。皮下气肿8例(12.3%),纵隔气肿1例(1.5%),血气胸2例(3.0%),休克2例(3.0%),胸膜腔感染1例(1.5%)。
5.复发。有11例(16.9%)出现2次或2次以上的复发性气胸。
(三)肺结核的诊断与分类
肺结核按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2001年制订的肺结核诊断标准[1]为诊断依据,继发性肺结核62例(95.4%),其中浸润型肺结核57例,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5例。结核性胸膜炎3例(4.6%)。痰找抗酸杆菌阴性36例,抗酸杆菌阳性29例。初治39例,复治26例,进展期41例,好转期24例。合并肺大疱13例(20.0%)。
(四)治疗方法
在规范抗结核治疗的基础上,根据自发性气胸的不同类型与病因、发生频次、肺压缩程度、病情状态及有无并发症等适当选择各种具体措施。常规给予卧床休息吸氧,肺组织压缩小于20%者给予观察,肺组织压缩大于20%者给予胸腔穿刺抽气或胸腔闭式引流,经上述治疗无效或严重的血气胸患者予外科胸腔镜行手术治疗,其中2例心肺功能差不能耐受外科手术治疗,给予用红霉素行气胸粘连术;2例心肺功能差不能耐受外科手术治疗,胸部CT提示有胸膜粘连带,予行内科胸腔镜治疗(切开胸膜粘连带,生物胶粘合气胸破裂口)取得成功。同时处理并发症。
二、结果
患者经休息、吸氧7例(10.8%)、胸腔穿刺抽气11例(16.9%)、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38例(58.5%)、抽气效果不佳改引流者6例(9.2%)、手术治疗3例(4.6%);气胸治愈57例(87.7%),好转4例(6.2%),转胸外科胸腔镜手术治疗3例(4.6%),死于呼吸衰竭1例(1.5%)。
三、讨论
气胸是肺结核较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高达42-61%[2],男性多于女性,年龄以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多见,本组病例平均年龄47岁,可能与中老年人体质较弱,抵抗力及免疫力下降,易引起各种细菌感染,或者肺结核病程较长,部分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肺气肿等有关。
肺结核继发自发性气胸的机理肺结核是引起自发性气胸常见原因,其机制是:1.胸膜下气肿性大泡直接破裂,急性渗出期或慢性增殖期均可发生。急性渗出阶段,由于病灶的形成与发展,使细支气管受压或部分阻塞,形成活瓣作用,阻塞远端胸膜下肺泡气体滞留,肺泡渐扩张。再加上病变侵犯使肺组织破坏,由此形成肺大泡。慢性纤维增生期则是由于瘢痕收缩,细支气管被牵拉、扭曲、变形、狭窄、使肺大泡压力升高,促使边缘部肺泡破裂,形成肺大泡。肺大泡破裂,空气进入胸膜腔造成气胸[3-4]。2.胸膜下肺表层的干酪性结节溶解破溃,细支气管与胸膜腔相通[1]。3.粟粒性肺结核由于病变在肺间质,引起间质性肺气肿,大泡破裂或胸膜上粟粒灶破入胸腔发生气胸[5]。转贴于中国论文下载中心http://www.stud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