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前房积血

闭角型青光眼合并前房积血误诊为新生血管性青光眼1例

2009-11-30 www.fumingeye.com A +

闭角型青光眼合并前房积血误诊为新生血管性青光眼1例

责任编辑:刘凤华骆彦丽骆彦君  来源:本站原创  文章点击数:

1临床资料  患者,女,65岁,高血压史6a,脑血栓史半年。否认外伤史。主因左眼胀痛,伴头痛,视力下降6d,于2001年6月19日门诊以左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收入院。入院查视力:右眼0.6,左眼光感。眼压:右眼8.54m

1临床资料  患者,女,65岁,高血压史6a,脑血栓史半年。否认外伤史。主因左眼胀痛,伴头痛,视力下降6d,于2001年6月19日门诊以左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收入院。入院查视力:右眼0.6,左眼光感。眼压:右眼8.54mmHg。左眼睑轻度肿胀,结膜混合充血,角膜雾状水肿、混浊,前房约4/5积血,仅上方暴露少量虹膜组织,后部组织视不入。给200g•L-1甘露醇250mL,静脉点滴,乙酰唑胺250mg每日2次口服,噻吗心胺每日2次滴眼,止血、促吸收药物治疗3d,眼压不能控制,左眼眼压35.76~40.17mmHg,于2001年6月23日局麻下行左眼1/4睫状体冷冻术。于2001年6月28日左眼眼压升至50.62mmHg。此时前房积血部分吸收,约占1/2前房,仔细观察上方虹膜,未见虹膜表面新生血管及瞳孔缘外翻。重新拟订治疗方案,当日行左眼小梁切除术,术中冲洗前房积血。术后第1天,视力左眼手动/眼前,眼压24.38mmHg,角膜清,前房深度可,房水闪光(++)、瞳孔散大、固定,直径约7mm,虹膜萎缩,晶状体核中度棕黄色混浊,眼底未见异常。术后7d出院,门诊随诊半年,眼压一直维持20.55~24.38mmHg,未再出血。2讨论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一般继发于眼部疾病、全身血管性病变、眼内肿瘤、内眼术后等,多见于老年人。其临床表现简单可以分为以下3期:(1)眼压升高前期:仔细观察虹膜瞳孔缘可见明显新生血管芽、但眼压正常。此期一般持续数天或数月;(2)眼压升高初期:虹膜瞳孔缘新生血管迅速生长、扩大,眼压轻、中度升高(30mmHg),药物治疗多可控制;(3)晚期:主要表现为虹膜表面新生血管膜广泛收缩,房角闭塞,瞳孔散大、固定,色素膜外翻,虹膜萎缩,表面平展。眼压严重升高,可达70~80mmHg。时期为1~2期,如为视网膜缺血性病变(如:视网膜静脉阻塞、糖尿病眼底病变)等引起,则应首先行视网膜激光光凝,以使新生血管萎缩,然后再行外滤手术。如治疗及时,视功能可部分保存。因此,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诊断必须有以下条件:(1)视网膜缺血性病变;(2)虹膜上有明显新生血管膜及其收缩造成的一系列继发病变(瞳孔缘外翻、房角膜闭),但本文病例缺少这2个基本条件。该患者有高血压病史多年,在眼压急骤波动时,虹膜小血管易破裂出血,因此,前房积血原因可能与全身动脉硬化、早期血压不稳定、眼压波动有关。另外,因患者年龄稍大,行动迟缓,口齿不清,我们不能排除外伤而导致前房积血是其原因之一。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前房积血与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区别要点为:(1)虹膜表面无新生血管,(2)瞳孔缘不外翻。该患者前房积血大部分吸收后,观察虹膜无上述表现,又无眼底病史,因此可除外新生血管性青光眼。临床上由于急性眼压升高,伴前房积血,极易误诊为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因此,应在前房积血减少时,仔细检查有无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临床表现,可以明确诊断。新生血管性青光眼与一般闭角型青光眼的治疗方法不同,一般闭角型青光眼合并前房积血,应尽早行外滤手术,即可降眼压,又可通过手术排除前房积血,但新生血管性青光眼不能轻易行外滤手术。

【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LASIK术前氩激光治疗周边部视网膜变性相关文章>>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推荐专家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