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冬季抑郁的几个小方法: 选择晴朗的天气和家人或朋友一起做些户外的活动,比如逛逛市场,溜溜公园。因为白天的太阳光照能抑制褪黑激素的分泌。 去掉“绝对化”的念头,例如:“只有事情做完美了,我才有价值”,这样才不会产生焦虑、愧疚的情绪。 善于说“不”来改善沟通方式,克服回避矛盾和过分忍耐造成的负性情绪。 自我放松,想象美好的事物和景象。进行自我的积极暗示,这样还能提高身体免疫力。 学会向他人倾诉,哭出来会排出毒素。 还可向朋友倾诉或求助于专业咨询师进行疏导援助,放弃异常的发泄心理,尽快恢复阳光心态。 进入冬季,有些人的情绪容易受寒冷天气的影响,抑郁消沉,无精打采,仿佛寒冷的北风不光吹在皮肤上,连心情也被冻僵了……于是,“不开心”、“心情不爽”、“抑郁了”成为这些人的口头语。 1“季节性情感障碍”多现女性 35岁的妮妮是一家策划公司的老总,初次见她,不禁让人惊艳。很难想象,如此清新脱俗,才华横溢的女子,一到冬天就出现情绪的极大波动。妮妮因为事业等原因一直单身,所以感情问题是她的“死穴”。每年一入冬,她整个人就变得焦躁不安、晚上失眠、白天困倦,想到自己的感情问题,更是觉得很灰暗,简直没有了生活下去的勇气。 38岁的小叶结婚10年,由于之前有过一段短暂婚姻经历,她总是对婚姻缺乏安全感,时常有孤独和忧郁的情绪。冬天最严重,她几次在初冬时离家去散心,一入冬更是打不起精神、工作效率下降,还伴随有心慌、无所事事、坐立不安等表现。 记者发现,周围确实有很大一部分这样的人群,一入冬就容易疲劳、郁郁寡欢、懒散嗜睡、注意力分散。奇怪的是,一旦冰雪消融,大地回春,这些症状便自行消失,情绪与精神状态逐渐恢复正常。这种现象被称为“季节性情感障碍”。 2季节性情感障碍与冬季日照时间短有关 大连心理学会心理咨询师、某知名外企心理顾问曹冰梅介绍,从心理学角度讲,冬季,千树落英、草木凋零的自然环境和连绵的雨雪、冷湿的天气,确实会给人带来郁闷、寂寞或迟暮之感,使人烦躁、伤感和忧虑。其实,敏感型或感情比较脆弱的职业女性、常年在室内工作的人,特别是对寒冷比较敏感的人,以及体质较弱或极少参加体育锻炼的脑力劳动者,比一般人更易产生季节性情感障碍。 造成季节性情感障碍的原因,是人体生物钟不适应冬季日照时间短的变化,导致生理节奏紊乱和内分泌失调,出现情绪与精神紊乱。 “多事的冬天”与人体内激素变化导致的情绪情感密切相关,大脑中有一颗类似豌豆的腺体松果体,是人体的“生物钟”,它分泌的褪黑色素会使人情绪低落、悲伤,分泌的生物规律是“昼少夜多”。冬天日照减少,光照不足使松果体分泌的褪黑色素明显增多。由于“负反馈”作用使甲状腺素、肾上腺素等能振奋情绪的人体激素分泌减少,于是人体细胞开始不活泼,新陈代谢相对减慢。人的情绪也就抑郁消沉,郁郁寡欢,有的甚至无精打采,昏昏欲睡。 3季节性情感障碍表现有哪些? 心理咨询师曹冰梅说,季节性情感障碍就是由于季节变化产生的迷茫、孤独和忧郁之感,导致注意力分散、打不起精神、工作效率下降。它的标志性症状是心慌、无所事事、坐立不安。季节性情感障碍最常见的症状包括:1.疲劳或精力下降;2.性欲减退;3.注意力集中困难;4.焦躁;5.清晰思维困难;6.睡眠增加和白天困倦;7.食欲增加引起体重增加,特别是甜食和碳水化合物摄入增加。 4解决季节性情感障碍有哪些方法? 心理咨询师曹冰梅认为,冬季多参加室外活动,多晒晒太阳,以减轻因植物神经功能失调而引起的紧张、焦虑、抑郁等状态。同时注意饮食调节,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以及豆类、乳类、花生等富含维生素C和维生素B的食品,以调节大脑的功能和情绪。 专家还建议,多跟朋友保持交往也是一个很好的调节办法,孤僻独处的人往往容易陷入抑郁的状态。D01a记者王惟上一篇:日出日落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