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2日消息-本月《临床感染性疾病》杂志报道,巴西卫生研究人员进行了一项临床对照试验,首次比较了伏立康唑和依曲康唑治疗副球孢子菌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副球孢子菌病(paracoccidioidomycosis)由巴西副球孢子菌引起的皮肤粘膜,淋巴结和内脏器官的进行性真菌病,在中南美洲散在流行,以20~50岁男性常见,有时也发生于包括艾滋病病人在内的免疫受损患者。
Queiroz-Telles等将巴西3家三甲医院的53名副球孢子菌病患者,分为伏立康唑治疗组(35例)和依曲康唑治疗组(18例),接受6个月的疗程。两种药物患者都能耐受。伏立康唑常见副作用有视觉异常、部分色盲、皮疹及头痛;依曲康唑为心动过缓、腹泻及头痛。伏立康唑组中有2例因肝功能异常而退出。患者治疗满意率(完全或部分有效),伏立康唑组为88.6%;依曲康唑组为94.4%;治疗满6个月者中,两组有效率都达到100%。随访8个月,未见复发。
因此,在治疗副球孢子菌病中,伏立康唑与依曲康唑相比,同样的安全和有效。